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維
編者按
2008年,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驚艷世界;14年后,奧運火炬再次在北京點燃,北京成為世界上首個“雙奧之城”。從夏奧到冬奧,從籌辦到舉辦,這背后濃縮了不少“雙奧人物”濃墨重彩的光輝歲月。《法治日報》推出三位來自法律領域的“雙奧人物”,詳述他們的法治情懷與奧運情緣——
每一次到國貿(mào)三期,這座曾經(jīng)全北京最高的樓,都要依靠導航才能在樓里找到目的地。如同它的高度一樣,這里聚集著人們眼中的社會精英。
陶景洲的辦公室就在這里,無論是此前他作為三家美國律師事務所的執(zhí)行合伙人,還是如今已成為“自由身”的“國際獨立仲裁員”,他都選擇在這里辦公。
他當然是眾所公認的精英。就拿正在舉辦的北京冬奧會來說,他正是國際體育仲裁院選定的13名臨時仲裁庭成員之一,而此前,他也曾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臨時仲裁庭工作。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知名國際仲裁機構中,他都“榜上有名”。
于他而言,最鐘愛的事業(yè)是仲裁。這也是他最終于2020年選擇離開律所去做獨立仲裁員的動因,“未來十年二十年,我的工作重心將集中在仲裁上?!彼M约耗転橹袊俨檬聵I(yè)的發(fā)展,為加強國際仲裁交流、提升中國在國際(體育)仲裁界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作出更多貢獻。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轉換賽道 源自積累
“我是代表中國人,在奧運會的另一個賽場上奔跑。”這是2008年陶景洲第一次與奧運會聯(lián)結在一起時所發(fā)出的感嘆。
2008年5月13日,國際體育仲裁院宣布了北京奧運會臨時仲裁院的仲裁員名單,陶景洲從國際體育仲裁院270位常任仲裁員中脫穎而出,和其他11位來自法國、美國、瑞士等國家的仲裁員一起,為北京奧運會解決各種爭議。
陶景洲很坦率地告訴記者,之前一直從事商事仲裁的他,并未接觸過專門的體育仲裁。但中國申奧成功,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辦的消息令人振奮,朋友隨口的一句打趣問話“你做仲裁那么多,不想?yún)⒓蛹议T口的奧運會仲裁嗎”,激發(fā)了他在這方面的念頭。另外一個因素則與當時他的一個助手有關,這位助手來自國際體育仲裁院所在地——瑞士,她也“攛掇”陶景洲去做奧運仲裁這一全新的嘗試。
恰在此時,奧運會臨時仲裁院主席Robert Briner先生正好來到中國,和陶景洲見面時問他是否愿意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臨時仲裁庭仲裁員人選。Robert Briner曾擔任國際商會仲裁院的主席,與也在那里擔任仲裁院委員的陶景洲共事多年,對其非常了解。正因為上述因素的疊加,令陶景洲覺得自己的獲選,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陶景洲與奧運結緣,看起來是諸多偶然拼湊而成,其背后又是一種必然。比如,他從1996年開始涉足仲裁領域起,參與數(shù)以百計的國際仲裁案件,并以自己的專業(yè)性、獨立性、公正性等,在國際商事仲裁領域積累了良好口碑,成為業(yè)內(nèi)廣泛認可的華人仲裁員。他的多個身份標簽足以說明這一點:國際商會仲裁院委員、國際律協(xié)仲裁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國際仲裁論壇聯(lián)席主席。同時,他還擔任眾多國際知名仲裁機構仲裁員。
通曉法語也是他的加分項。法語是奧運第一官方語言?!艾F(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是在法國人顧拜旦的推動下誕生的?!碧站爸拚f,歷史原因形成了法語在奧林匹克運動中的重要地位。《奧林匹克憲章》中明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兩種官方語言是法語和英語”,并補充規(guī)定“如出現(xiàn)歧義,以法語為準”。后來又增加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但仍以法語為準。
裁決要快 更要公正
又懂中國、又懂仲裁、又熟練掌握英法兩種語言,陶景洲這樣的人才,顯然并不容易找到。
雖然優(yōu)勢明顯,但陶景洲并不敢懈怠,他覺得自己需要補足奧運規(guī)則的內(nèi)容。彼時去拜訪陶景洲的人,都能在他辦公室看到國際體育仲裁院匯編的奧林匹克仲裁規(guī)則和自1986年以來的案例匯總等書籍。
真正參與到奧運仲裁中后,陶景洲發(fā)現(xiàn),奧運仲裁與商事仲裁存在諸多不同之處。他給記者歸納了如下幾點:第一,與商事仲裁強調保密性不同的是,奧運仲裁裁決是公開的;第二,與商事仲裁要向當事人收費不同的是,奧運仲裁是免費的,甚至舉辦城市通常還會為當事人提供免費法律服務;第三,與商事仲裁中的仲裁庭組成人員可由當事人選定不同的是,奧運仲裁中的仲裁庭組成不存在選擇問題,均由國際體育仲裁院主席指定;第四,與商事仲裁動輒幾個月乃至幾年的審理時間不同的是,奧運仲裁強調緊急性,通常是24小時內(nèi)就必須作出裁決;第五,與商事仲裁中雙方可以選擇仲裁地不同的是,奧運仲裁一律假定仲裁地為瑞士洛桑,這也意味著如果要撤銷仲裁裁決,必須向瑞士當?shù)氐姆ㄔ杭慈鹗柯?lián)邦法院起訴,而舉辦地法院對此爭議并無管轄權。
這些,也對仲裁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盡快作出裁決,而且要保證裁決的公正性”,陶景洲說。在他看來,某種程度上仲裁員也是奧運“選手”,用最快速度的公正仲裁和爭議賽跑。
在商事仲裁領域縱橫馳騁過的他,很快在體育仲裁領域也打出一片新天地,獲得認可。這從他再次被國際體育仲裁院選為北京冬奧會臨時仲裁庭仲裁員就可以看出。
“在自己生活的城市參與奧運,很激動、很興奮、很緊張。”陶景洲說起這兩次近距離接觸奧運的心情,作出如是描述。他也感到自豪,畢竟,這也代表了國際仲裁院對他的認可。
抓住契機 未來可期
兩次經(jīng)歷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
陶景洲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還沒有一個專門的處理興奮劑問題的仲裁庭。而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時期,做仲裁工作的則分了兩撥人,包括陶景洲在內(nèi)的9個人處理普通爭議,另外4個人則屬于反興奮劑仲裁庭,獨立處理興奮劑問題。自2016年里約奧運會開始,國際奧委會決定在每屆奧運會期間單獨設立反興奮劑仲裁庭。
案件審理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仲裁案件的審理方式均為線下,而如今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突飛猛進,加之疫情催生,仲裁線上審理越來越多,此次冬奧會期間就采取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
陶景洲覺得,家門口的兩次奧運盛會,對于中國體育仲裁事業(yè)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翱梢砸源藶槠鯔C,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體育仲裁制度?!蓖瑫r加強涉外人才的儲備,提高在國際體育仲裁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對于未來,他充滿信心和期待,這也來自于他所觀察到的一系列新氣象:我國體育法在頒布20多年后迎來首次大修;隨著關注和投入體育法學研究的各種社會力量逐步增加,以體育法為主要研究方向的隊伍日益擴大;中國在國際體育仲裁院的影響力不斷上升,中國仲裁員的數(shù)量逐漸增加,目前已經(jīng)有11名;2012年成立的國際體育仲裁院上海聽證中心,國際體育仲裁院在此已聽證了多起國際體育糾紛案件,未來有望發(fā)揮更大作用。
編輯:買園園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