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回放】
11月的南湖,煙雨迷蒙,流動著靜謐之美。在因南湖而命名的南湖社區(qū),一股股思想的暖流熱烈涌動,11月20日下午2時30分,南湖區(qū)“追隨足跡學 奮進新征程”——黨的二十大精神主題宣講活動第三站在這里開講,把黨的“好聲音”送到家門口。
“我是距離革命紅船最近的南湖街道基層工作者,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在最紅的地方遇見‘ta’的故事,那‘ta’究竟是誰呢?”南湖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宣講人周思瑩一開講就向在場聆聽者拋出了問題,她是一名90后青年黨員,也是南湖社區(qū)黨委副書記。
從“ta”引出,周思瑩談到,在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后,她對報告中提到的“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yǎng)”“統(tǒng)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chuàng)建”感觸頗深。由此,她也想到了身邊的兩個鮮活案例:南湖街道“船承‘19·21’”志愿服務品牌和“環(huán)南湖15分鐘志愿服務圈”,這是“紅色志愿之城”的生動故事,也彰顯了南湖區(qū)打造精神文明高地領域首批省級試點的使命擔當。
5年時間、3.5萬多人次參與、志愿時長4萬余小時……在周思瑩的講述中,一個個數字讓聆聽者感慨萬分。在“船承‘19·21’”志愿服務品牌的引領下,越來越多黨員群眾通過志愿巡防守護紅船,在南湖天地、南湖會景園、南湖革命紀念館等地留下了足跡,成為南湖畔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周思瑩說,作為守護紅船的一分子,她也深感自豪。
“如何讓居民的幸福感成色更足?激發(fā)廣大群眾參與文明志愿服務的主動性,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顯得尤為重要。”周思瑩說,今年南湖街道全新打造的“環(huán)南湖15分鐘志愿服務圈”,已吸引8家單位參與,推出了“周五理發(fā)室”、守護紅船、“19·21”大講堂、“船”承有禮課堂等一批志愿服務特色項目。
在宣講的最后,周思瑩也向在場聆聽者號召,希望大家廣泛投身志愿服務,以實打實的文明實踐,助推新思想傳播和新風尚養(yǎng)成,擦亮“紅色志愿之城”最美底色。
【對話】
南湖社區(qū)居民杜承新:小周書記,志愿巡防守護紅船已經堅持了5年時間,你覺得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是什么?
周思瑩:我認為最大的動力是同心合力,我們志愿巡防隊伍中,有市、區(qū)、街道、社區(qū)干部,也有老黨員、青年團員、紅船少年、熱心群眾,正是大家的共同參與、共同守護,才走出了一條志愿服務之路,才將“船承‘19·21’”志愿服務品牌和守護紅船項目擦得更亮。
南湖社區(qū)第一黨支部書記傅春香:作為紅船旁的守護者,我們黨員如何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
主題
在最紅的地方遇見“ta”
地點
南湖街道南湖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宣講人
南湖街道“19·21”宣講團成員、南湖社區(qū)黨委副書記 周思瑩
聆聽者
南湖社區(qū)黨員、群眾及社區(qū)干部
周思瑩:從我自己來說,我既是一名黨員又是一名社區(qū)干部,我會全力投身到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chuàng)建等工作中,滿足居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我也希望更多黨員加入進來,積極參與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推動志愿服務精準化、常態(tài)化。
【感悟】
南湖社區(qū)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亞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這幾年在我們社區(qū),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和社會志愿服務活動豐富多彩,奏響了文明“交響曲”,這也是全社會文明程度提高的具體體現。作為距離革命紅船最近的社區(qū),我們會繼續(xù)引領和帶動身邊黨員、社區(qū)居民參與,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用心用情守護南湖紅船。
南湖社區(qū)95后青年黨員沈明月:周書記講的兩個故事,讓我深受感動。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我深感自身做得還不夠,接下去我會向優(yōu)秀黨員看齊,積極報名參加疫情防控、社區(qū)治理、文明典范城市創(chuàng)建等各類志愿服務,真正用實際行動守護好我們的家園。(記者 徐亦為)
編輯:陳計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