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組合拳”,徹底壓縮“黃?!迸d風作浪的空間,是營造更健康的文化消費環(huán)境的題中應有之義。
“劉若英,12小時內(nèi)退票”“梁靜茹,24小時內(nèi)退票”……這幾天,微博上頻頻出現(xiàn)的退票公告讓人有點蒙,這些不都是一票難求的演唱會嗎,怎么都在說退票?據(jù)錢江晚報報道,原來,為了防止“黃?!钡蛊?,多場演唱會的主辦方都明確,“實行實名制購票實名制入場,不得轉(zhuǎn)贈轉(zhuǎn)售”,而限時退票,是為了給那些“不熟悉購票、觀演規(guī)則的觀眾”一定的“后悔權”。
自實施“乙類乙管”以來,國內(nèi)演唱會市場的熱度持續(xù)升溫。以北京為例,一季度,全市開展營業(yè)性演出8982場,觀眾人數(shù)187.6萬人次、票房收入3.25億元,均較去年同期有明顯上漲,熱點演出更是出現(xiàn)一票難求的情況。
但與此同時,演唱會的火爆也讓倒票“黃?!弊兊酶钴S。如4月29日和5月13日,在韓紅演唱會和任賢齊演唱會開始前夕,北京多部門開展的聯(lián)合行動就抓捕非法倒票擾序人員達20人。
上述背景下,一些演出公司推出實名制購票、實名制入場,并明確“不得轉(zhuǎn)贈轉(zhuǎn)售”,進場還需刷臉認證,堪稱是對“黃牛”的針對性一擊。因為,從以往情況來看,哪怕是不少演唱會售票都早就實行實名制,但由于可以明里暗里地進行“轉(zhuǎn)贈”等,依然給“黃牛”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間。
如今年4月南京的一場演唱會上,有“黃牛”用一批身份證買完票,然后再帶到現(xiàn)場幫助買家刷證入場。以至于演唱會結(jié)束后,出現(xiàn)了全是觀眾找“黃?!狈颠€身份證的“奇景”。由此可見,盡管這些年在打擊“黃?!狈矫妫瑥难莩龉镜较嚓P部門都在不斷升級措施,但依然不能低估“黃牛”鉆空子的“小聰明”。
因此,在過往實名制售票基礎上,推行所謂“強實名”,也即人、證、臉三合一的驗票方式,并輔之以不可轉(zhuǎn)贈和限時退票的“雙保險”,有望進一步壓縮“黃?!钡牟僮骺臻g。
尤其在當前演出市場仍處于復蘇階段,多數(shù)演唱會“一票難求”的情況下,運用“組合拳”堵住門票銷售漏洞,避免讓演出市場復蘇的紅利被“黃?!苯俪郑灿行ПU舷M者權益,可謂正當其時,亦更能凝聚各方的共識和行動力。
并且,這方面的嘗試在此前就有之,只需要進行適當?shù)耐晟萍纯?。如早?020年11月,武漢舉行的疫情以來首場演唱會就實施了“人像識別+身份證+門票”的“強實名”制。應該說,繼續(xù)完善相關“補丁”,在技術層面是完全可行的。
不過,這里面還有幾個細節(jié)需要注意。一是,消費者正常的退票權利還是需要保障。畢竟,一場演唱會一般要售出數(shù)萬張門票,難免會存在一些因意外情況而帶來的退票需要。在賦予消費者“后悔權”的同時,完全可以通過實行“限時退票”和收取一定比例退票費等措施來預防被“黃?!便@空子。
二是,啟用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既要做好事前的告知,保障消費者的選擇權,也要強化后端的個人信息保護。比如,演出主辦方獲取的人臉信息,到底如何處理,以最大限度避免被濫用,就宜有針對性地規(guī)范。
當然,防范倒票“黃牛”,不僅僅是演出主辦方的事,相關監(jiān)管部門也有必要通過完善執(zhí)法管理,為演出市場保駕護航。如自上個月開始,北京文化和旅游等多部門聯(lián)合開展打擊演出票務市場“黃?!狈欠ǖ蛊钡膶m椪喂ぷ鳎岢隽?項具體治理措施。包括開展票源管理,堵塞非法倒票源頭;推動售票實名制,設置每人單場次購票上限;重拳打擊現(xiàn)場“黃?!钡?。
這些措施,既是對“黃牛”的震懾,也與演出機構的“技防”形成了治理合力,將構建起更全面的對于非法倒票行為的防范之網(wǎng)。
演出市場是文化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快速復蘇也是拉動文化消費的重要動力。就此而言,嘗試打好“組合拳”,徹底壓縮“黃?!迸d風作浪的空間,也是營造更健康的文化消費環(huán)境的題中應有之義,值得各方共同努力。
編輯: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