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鞋、開鎖、配鑰匙……曾經(jīng),這些蝸居在城市一隅的“小修小補”,讓周邊的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小麻煩,為居民提供了便利。隨著城市化推進,消費觀的更迭,這些“小修小補”似乎在城市銷聲匿跡了。日前,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表示,要重點完善社區(qū)消費的供給設施,推動補齊便民服務設施短板,讓修鞋、配鑰匙等“小修小補”規(guī)范有序回歸百姓生活。如何讓居民剛需的“小修小補”有序回歸,記者在探訪中尋找答案。
哪里能找到“小修小補”?
“師傅,我這褲子有點長,您給我改一改吧?!?月6日,冒著細汗的霍梅拿著新買的牛仔褲走進了迎春街旁的裁縫鋪?;裘窡o奈地告訴記者:“現(xiàn)在找個裁縫店可不容易,我問了好幾個鄰居才找到這里?!?/p>
修鞋、開鎖、配鑰匙、裁剪縫紉、鐘表維修、兩輪車維修、磨刀……“小修小補”的種類繁多,涉及出行、家居、服裝各行各業(yè),關乎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曾經(jīng),街頭巷尾的“小修小補”隨處可見,吆喝聲隨處可聞,如今,商圈越來越多、高樓越來越密集,城市建設越來越好,“小修小補”卻不好找了。
年近70歲的武若彩來到桃園北路東社區(qū),向社區(qū)工作人員詢問:“我家的兩塊掛表都壞了,哪里能修?”這樣的詢問對于社區(qū)的工作人員來說并不陌生。不只在社區(qū)服務處,在小區(qū)業(yè)主群、朋友圈,也總能看到有人詢問:“我家孩子衣服的拉鏈壞了,哪能換拉鏈?”“求助,高跟鞋太薄,誰知道哪有修鞋的師傅?”這一個個問題的背后,隱藏著居民對“小修小補”的大量需求。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雖說這只是物資短缺年代人們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寫照,但必要的修補的確是生活剛需,尤其對于老年人來說,一以貫之的勤儉觀念,讓他們成了“小修小補”的????!靶⌒扌⊙a”不僅在修補物件,也是在修補往日回憶。而且,對于腿腳不便或是信息搜索能力較差的老年人來說,“就近原則”就是生活便利的第一要義。中國社區(qū)商業(yè)工作委員會主任董利指出:“尤其對老年人來講,更需要傳統(tǒng)服務和幫助,所以這部分服務不能消失?!蔽淙舨时硎?,家門口的“小修小補”方便又實惠,希望城市規(guī)劃和發(fā)展過程中,仍能給它們留出一席之地。
有的藏在犄角旮旯難以尋覓,有的徹底退出市場無處可尋,看著并不起眼的“小修小補”,它的重新回歸是生活必需、民心所盼。
“小修小補”為什么越來越少?
6月5日傍晚,并州北路輔街的修鞋小攤仍在營業(yè),修鞋阿姨王麗芳正全神貫注地給手中的高跟鞋加厚鞋底。王麗芳從事修鞋行業(yè)已經(jīng)二十多年,每天一大早就會踩著載滿工具的三輪車出發(fā),直到晚上七點半才收攤,風雨無阻?!凹译x得遠,中午我不回去,帶了飯?!蓖觖惙颊f,“現(xiàn)在修鞋不好干了,擺個固定攤位,掙個回頭客的錢?!毙扌⑴滂€匙這類“小修小補”屬于低頻需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購物時注重產(chǎn)品的質量,同時,低價的“小修小補”利潤空間很小,如果要價高,客人反而會掂量著直接換新。這直接導致了風餐露宿的“小修小補”手藝人的收入難以維持生計,退出了行業(yè)。
記者在走訪時發(fā)現(xiàn),從事“小修小補”的手藝人普遍年紀較大,至少有二十多年的從業(yè)經(jīng)歷,其中不少人表達了自己對行業(yè)青黃不接的擔憂。陽曲縣街心公園西邊空地,曾是一片“小修小補”的聚集地,如今卻只有兩三位手藝人稀稀拉拉地擺著攤。修了38年鞋的趙浩德說:“干這行的基本都是二三十年的老人了,摔一跤可能就出不來了。年輕人都看不上這個行業(yè),嫌不體面、賺得少,等我們幾個老到干不動的時候,陽曲可能就沒有修鞋匠了?!?/p>
除了收入低、后繼無人等問題,城市管理與擺攤之間的矛盾也是“小修小補”難以尋覓的原因之一。收入較低,租金昂貴,這導致許多“小修小補”攤主選擇露天經(jīng)營“打游擊”,帶來了占道經(jīng)營、影響城市市容美觀有序等問題?!靶⌒扌⊙a”有序回歸,考驗著城市精細化治理的“繡花針”功夫。片面追求城市管理表面秩序不可取,對“小修小補”一刀切,不僅會給居民生活造成不便,也不利于完善就業(yè)形態(tài),同時,徹底放開也意味著要面臨無序經(jīng)營帶來的擁堵、噪聲等問題。
“小修小補”如何有序回歸?
民生無小事?!靶⌒扌⊙a”一端連著千家萬戶的剛需,一端連著手藝人的生計,“小修小補”重回居民生活,符合民之所愿。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2022年下半年,太原入選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第二批試點名單,市里專門在城六區(qū)規(guī)劃設置一批便民攤點,讓“小修小補”有序回歸;上海落實個體工商戶集中登記制度后,不少地方將“小修小補”攤點集中管理,租金全免,僅收取少量管理費;南京多處核酸小屋搖身一變“再就業(yè)”,成為疊加多項功能的便民服務點。北京大學副教授李迪華提出,政府部門應采取分類管理的精細化舉措。每個區(qū)域應根據(jù)自己的地域、人口、環(huán)境的不同,為“小修小補”尋找合適的存在形態(tài)。適合設置在街頭巷尾的,可在指定地點劃定區(qū)域,并出臺細致、明確的規(guī)范措施;適合在室內的,應有補貼扶持,盡量減少經(jīng)營者的成本壓力。
對于手藝人而言,升級服務或許是他們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在消費觀念不斷更迭的現(xiàn)狀之下,雖然傳統(tǒng)的修補手藝仍有需求,但畢竟十分有限。北大街和五一路的交叉口常駐的配鑰匙師傅李久民給記者展示了他的寶貝家當:“你看,我這有五臺配鑰匙的機器,其中有一臺是激光配門禁卡的高級貨。”隨著門鎖的更新?lián)Q代,小區(qū)安保措施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業(yè)主配備了智能門鎖、IC卡門禁等,配鑰匙的師傅也要與時俱進,更新技術。另外,拓展新的業(yè)務,整合“小修小補”,也不失為一劑良藥:迎澤街道并州路二社區(qū)聯(lián)合社區(qū)商業(yè)公司打造了太原市首家“鄰里公坊”,包含裁縫改衣、家電維修、理發(fā)等店鋪,撬動了社區(qū)微利業(yè)態(tài)的發(fā)展;小東門街的修車師傅不斷學習,增加了修鞋、配鑰匙、換拉鏈等多種服務,打造“一店多能”,成了鄰里有名的便民服務點。
讓更多“小修小補”被看到同樣重要。為了讓更多“小修小補”能與居民需求匹配,桃園北路東社區(qū)的黨委書記薄震霄想了一個好主意——繪制“小修小補”地圖。轄區(qū)內十個網(wǎng)格員在街頭巷尾摸排走訪,以社區(qū)黨群服務中心為圓點,標注了府西街、旱西關南二條等轄區(qū)內主要街巷兩旁的修車店、改衣店、修鞋攤?!坝辛诉@張地圖,生意確實好多了,很多在別的地方住的人也會來找我改衣服?!睈哿嶂埔碌睦习迥镎f。無獨有偶,今年3月,騰訊地圖聯(lián)合微信發(fā)起“‘小修小補’引路行動”,上線全國首份“小修小補便民地圖”。在眾多“引路官”的幫助下,有超1.7萬家新增修補小店被標注在地圖上,居民們只要在微信或者騰訊地圖App搜索“小修小補”,就能看到附近店鋪。
“小修小補”就像一個個種子,它們扎根成長,離不開政府、手藝人和消費者等多方呵護。守護好“小修小補”,城市的煙火氣會更旺,生活會更有人情味,經(jīng)濟發(fā)展會更加生機勃勃。(高瑋)
編輯: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