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莫亞奇
光陰荏苒,轉眼之間,馮沛霖從法官辭職做律師已五年?;厥淄拢七^眼云煙,卻又歷歷在目……
從法官轉型做律師,馮沛霖走過了一段勤勉耕耘的拼搏之路。
青春無悔,無限榮光
馮沛霖踏出校門時,曾懷著對軍人的敬佩與向往,走進了綠色軍營,成為了一名英姿颯爽的女兵。十多年的從軍生涯,培養(yǎng)了馮沛霖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軍人品質。在脫下戎裝后,懷著對公平正義的崇敬和信仰,馮沛霖走進了人民法院,成為了一名人民法官。十多年的法院工作經歷,培養(yǎng)了馮沛霖奮發(fā)向上、剛直不阿、不辱使命的品格?;厥淄拢T沛霖說:“我至今仍無比崇敬和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審判事業(yè),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會為自己曾經是法官隊伍中的一員而深感自豪。”
后來馮沛霖隨軍來到北京,她在面臨選擇而陷入矛盾和糾結之中時,浮現在腦海中的是康德的名言:“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睘榇?,馮沛霖內心渴望能有更為廣闊的空間去迎接挑戰(zhàn)。最終,馮沛霖決定辭去公職做一名自由的法律人。經過實習和法官禁業(yè)期,成為了一名執(zhí)業(yè)律師。
“一路走來,無論心酸或喜悅,無論淚水或歡笑,無論失落或收獲……我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便有過迷茫和彷徨,我也從未畏懼和退縮,而是奮力向著光亮的地方一路前行,并在困苦磨難之中變得更加堅強,在風風雨雨之中變得更加從容?!瘪T沛霖如是說。
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執(zhí)業(yè)歷久,感悟漸深。在馮沛霖看來,律師職業(yè)看似亮麗,但背后的艱辛只有身臨其境方能體會。律師執(zhí)業(yè)過程中,不僅要面臨各種挑戰(zhàn),而且還常要承受孤獨和壓力。
在馮沛霖眼里,律師的價值是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懷著這份責任和使命,無論披星戴月的奔波于全國各地還是遇到艱難困苦,馮沛霖總是告誡自己要保持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狀態(tài)和孜孜不倦的拼搏精神,并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實踐中,每每為當事人爭取到屬于他們的權益,每每為當事人排憂解難,總能令馮沛霖感到無比欣慰,那一刻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其中,最大的快樂還莫過于得到當事人的信任甚至是依賴。
曾經在馮沛霖主導辦理的某重大產品責任糾紛案件中,四名外賣小哥在電動車起火爆炸事件中失去了年輕的生命,馮沛霖律師團隊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為每一位受害者家屬爭取到了數百萬的賠償金額。維權過程中,受害者家屬不僅將所有的事務托付于律師團隊,在重要環(huán)節(jié)也依賴于律師出面相助。將心比心,以心換心。馮沛霖的人品和能力受到了越來越多委托人的信任,曾經在她辦理的案件中出現了開庭時間沖突分身乏術的問題,當事人為確保馮沛霖能夠出庭,主動向法官請求延期審理。
專注自我,深耕細作
荀子有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p>
一直以來,馮沛霖始終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工作中馮沛霖努力做到腳踏實地、勤勉盡責,急當事人之所急,想當事人之所想,并善待身邊每一個人。經過這幾年的摸爬滾打,馮沛霖感悟最深的是,想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律師,只有嚴謹自律,歷經艱辛與磨練,銘記堅守與奉獻,方能鑄就高尚品格,為社會作出應有貢獻,并實現人生價值。
業(yè)精于勤,五年中,馮沛霖辦理過的每一起案件都留下了她勤奮精進的足跡;精益求精,每一起案件馮沛霖都在不斷問自己,還有哪里可以更加高效完善……
馮沛霖與宋曉江律師合作辦理的安徽曾某等13人涉70億的集資詐騙一案,前后歷經四年多的時間。期間,律師團隊在閱卷、案件研討等工作中經常加班加點到深夜,僅是律師會見就高達79次。她們所表現出的敬業(yè)精神和專業(yè)素養(yǎng),不僅贏得了當事人及家屬的高度信任和認可,也贏得了司法機關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修身潔行,丹青不渝
“獨善其身,兼愛天下”是馮沛霖信奉的人生格言,也就是說一個人無論在任何情況、條件和環(huán)境下,都能夠在磨難或平凡中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同時懂得感恩、珍惜和博愛。
馮沛霖平常喜歡閱讀中外名著、人物傳記及哲學等書籍,最喜歡讀的一本書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人公海倫·凱勒的一生平凡而又偉大,她在挫折中不悲觀、不失望,在逆境中始終對生活充滿著希望,是一個有理想、有品格的人。她面對殘酷的命運不屈不撓、奮發(fā)向上的精神時常感染和激勵著馮沛霖,馮沛霖感悟到只有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戰(zhàn),才能夠贏得生命中的光明。
生活中,馮沛霖的愛好廣泛,以“在閱讀中修身養(yǎng)性,在藝術中陶冶情操,在旅行中開闊視野,在運動中增強體魄”為人生之樂。通過多年的堅持,不僅使馮沛霖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內心世界更是充滿著陽光。
寄語未來,砥礪前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未來之路,馮沛霖表示將繼續(xù)踐行“心之所向,行之所往”的目標和追求,矢志不渝,篤定前行,在歲月的長河里留下更加絢麗的風景。
未來之路,馮沛霖最大的期愿是,能夠肩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與使命,積極致力于生態(tài)環(huán)境、婦女兒童和老人權益保護等領域的法律實務與研究,為社會的公益事業(yè)貢獻綿薄之力。
談及給自己座右銘,,馮沛霖對《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一句話,熟記多年,脫口而出。“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p>
新的征程又將揚帆啟航,心之所向,行之所往;道阻且長,行則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