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在上海舉辦。作為世界上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進博會已經成為中國構建新發(fā)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為促進全球共同發(fā)展、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不斷作出新的貢獻。近年來,中國圍繞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wěn)步擴大規(guī)則、規(guī)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huán)境。高水平開放離不開健全的法治保障,未來需在涉外立法、執(zhí)法、司法、法律服務方面進一步強化法治供給,以更有力的法治保障為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護航。
(圖源:今日中國)
近年來,我國不斷強化高水平開放的法治保障,推動開放型經濟取得歷史性成就。
在開放布局上,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楊蓉等人表示,積極穩(wěn)妥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與沿線各國的執(zhí)法司法合作,持續(xù)深化雙邊、區(qū)域經貿合作,加強規(guī)則和政策對接;在開放領域上,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高凌云指出,大幅放寬市場準入,進一步擴大服務業(yè)開放,實行高水平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對外開放不斷向深層次拓展;在開放體制上,新華社文章稱,建設自貿試驗區(qū),謀劃自由貿易港,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完善外商投資法律體系,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huán)境。十年來,我國開放型經濟取得歷史性成就。國家發(fā)改委數據顯示,我國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53.9萬億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萬億元,貨物與服務貿易總額連續(xù)兩年居全球第一,吸收外資全球占比從8.2%提升到11.4%,對外投資穩(wěn)居全球前三。
專家指出,在全球新變局之下,我國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仍面臨內外雙重挑戰(zhàn)。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張哲等人指出,內部挑戰(zhàn)方面,制度型開放不足,知識產權保護等規(guī)則與國際高水平規(guī)則存在差距。2018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制度型開放,要求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guī)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近年來,雖然我國在制度型開放領域作出許多嘗試,但制度型開放程度仍顯不足。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競爭中立與國際高水平經貿規(guī)則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外部挑戰(zhàn)方面,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中美競爭加劇。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和民族主義不斷高漲。歐盟成員國為阻止外國投資者對其戰(zhàn)略性行業(yè)和企業(yè)進行收購,對外商投資制度進行改革。美國為鞏固其在世界經濟中的霸權地位,遏制我國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崛起,有針對性地在貿易、投資、技術、知識產權等領域對我國采取遏制策略。在經濟上,持續(xù)對我國開展貿易戰(zhàn),對我國輸美商品繼續(xù)加征高額關稅。在半導體領域,組建芯片四方聯盟,限制芯片制造巨頭對我國出口先進超算和智能計算芯片及芯片制造設備。
專家建議,從涉外立法、執(zhí)法、司法、法律服務方面入手,全方位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一是完善涉外領域立法體系。上海政法學院國際法學院教授劉曉紅、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研究員劉敬東指出,在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目標指引下加強涉外領域立法,應從促進對外開放和維護國家利益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在知識產權等方面加強規(guī)則更新;加快數據跨境流動、電子經貿認證等方面的規(guī)則構建;合理縮減投資負面清單,對標世界銀行標準打造法治化的營商環(huán)境;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借助雙邊投資協定和相關宣言、備忘錄等軟法的規(guī)則功能,推動我國企業(yè)擴大對沿線國家的投資。另一方面,及時出臺反制裁、反干涉、反“長臂管轄”立法的相關配套性措施,確保相關立法發(fā)揮真正功效;促進反制裁措施和相關國際規(guī)則的協調性,利用相關公約的國家安全等條款和國際習慣法上可援引的規(guī)則,保證反制措施的國際合法性。
二是增強涉外執(zhí)法司法能力。全國政協委員韓方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杜煥芳建議,首先,加強頂層設計。涉外執(zhí)法司法涉及外事、公安、司法、商務、市場監(jiān)管、海關、文旅、教育、勞動保障、仲裁等多個部門,可由中央依法治國辦牽頭,在國家層面成立涉外法治工作協調小組,統籌協調涉外法治工作,并建立涉外執(zhí)法司法聯席會議機制。其次,深化國際執(zhí)法司法合作。把拓展執(zhí)法司法合作納入雙邊多邊關系建設的重要議題,延伸保護我國海外利益的安全鏈。最后,完善國際商事法庭制度。充分發(fā)揮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優(yōu)勢,允許相關中國籍專家參與審判活動,允許港澳地區(qū)法官加入國際商事法庭,推動審判隊伍多元化。
三是提高涉外法律服務水平。劉曉紅、內蒙古大學法學院教授鄂曉梅等人建議,其一,加強涉外律師隊伍建設。積極選拔和支持中國律師赴境外重要法律服務機構交流學習,建設梯隊化的涉外律師人才隊伍。其二,加大對仲裁與調解機構的支持。進一步推動中國商事爭議解決機構的市場化改革,優(yōu)化對境外機構的管理,推動中國商事爭議解決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其三,培育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構建法學院校與法治實務部門聯合培養(yǎng)機制,加強與國際高水平大學、國際組織的合作。其四,增強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幫助企業(yè)密切了解和跟蹤相關國家或地區(qū)的法律法規(guī),完善內部合規(guī)體系和風險防范機制,加強涉外法律知識培訓。
參考鏈接:
1.習近平向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致信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1/content_6913659.htm
2.中國這十年:經濟總量從53.9萬億元上升到114.4萬億元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6846042047539719&wfr=spider&for=pc
3.政治與法律 | 劉曉紅: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法治維度
https://mp.weixin.qq.com/s/hAa45iJxROYIhqBz34Fx6Q
4.高水平對外開放:歷史成就、內外挑戰(zhàn)及戰(zhàn)略布局(上)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1667619337203184&wfr=spider&for=pc
5.高水平對外開放:歷史成就、內外挑戰(zhàn)及戰(zhàn)略布局(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1758225030170260&wfr=spider&for=pc
6.讓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進博會觀察)——寫在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之際
http://news.ynet.com/2023/11/05/3688685t2518.html
7.新華時評丨這個十月,中國連續(xù)釋放高水平開放信號
http://www.rmzxb.com.cn/c/2023-11-02/3436616.shtml
8.推動貿易投資合作提質升級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3024381965584153&wfr=spider&for=pc
9.在高水平開放中做好自身改革大文章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1178908678294866&wfr=spider&for=pc
10.集萃|夯實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法治根基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3673000520543089&wfr=spider&for=pc
11.以更有力法治保障為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護航——全國政協“提高涉外執(zhí)法司法質效”雙周協商座談會綜述
http://www.cppcc.gov.cn/zxww/2021/11/01/ARTI1635729014413158.shtml
12.著力提升涉外法治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水平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6461972425201035&wfr=spider&for=pc
13.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9047770343636404&wfr=spider&for=pc
來源:法治網輿情中心(ID:fzwyqzx)
策劃統籌:付萌
分析師:劉暢
新媒體編輯:李靜
編輯:靳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