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華
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形成、發(fā)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匯聚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百科全書”。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p>
如何從黨史這本黨的“百科全書”中獲取更多營養(yǎng),習主席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明確指出,“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從歷史經驗中提煉出克敵制勝的法寶”。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的文化傳統(tǒng)?!八鞯烙诋斒勒撸加诘洹薄熬刻烊酥H,通古今之變”“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一句句古語告訴我們,注重以史為鏡、以史為鑒,善于以史資政、以史惠治,就能在汲取歷史智慧中書寫新的歷史。
百年風展紅旗如畫,百年崢嶸歲月如歌。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100年來,我們黨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再出發(fā),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奇跡,書寫了一個個傳奇。那些啟人心智的思想、根植實踐的理論、出奇制勝的創(chuàng)造、機敏應對的韜略……無不閃耀著“以往知來,以見知隱”的智慧之光。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去珍視這些成功經驗,沒有任何理由不去汲取黨史中蘊含的寶貴精華。
“所貴乎史者,述往以為來者師也?!秉h史,從來都是一面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鏡鑒。正如習主席深刻指出的,我們要把黨和人民90多年的實踐及其經驗,當做時刻不能忘、須臾不能丟的立身之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毫不動搖走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開辟出來的正確道路。
我們常說,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但須知,知識消化了才是營養(yǎng),不然就是脂肪。學習黨史,了解黨的身世、感受黨的成就等固然重要,但不能把歷史當故事讀、當雞湯讀,只武裝嘴巴不指導實踐。只有求知求新更求用,“擇其善者而從之”,才能收獲“知治”之效,從而更加自覺地在“歷史之變”中探尋和把握“歷史之?!?。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我軍是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小推車里的偉力、蘋果里的紀律、酸菜里的模范,“嘀嗒”聲里的忠誠以及“半截皮帶”里的信仰,蘊含著黨領導我軍不斷奪取勝利的真理之光、勝戰(zhàn)之道。一棵樹,樹冠有多高,樹根就有多深,這是歷史和現實的隱喻。今天,盡管“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但黨史軍史中那“一個個鮮活的面容”背后隱藏的啟發(fā)打贏未來戰(zhàn)爭的制勝之道,仍需要我們去挖掘、借鑒、傳承和發(fā)揚。
當前,部隊正處于深化改革、轉型建設的關鍵期。新的指揮體制、新的力量編成、新的規(guī)模結構、新的作戰(zhàn)思想等,既給全面加強練兵備戰(zhàn)工作帶來難得機遇,也提出嚴峻挑戰(zhàn)。如何攻克強軍征程上遇到的一個個難題,不妨先靜下心來多學學黨史軍史。因為細讀黨史軍史,既是和時間同坐,更是與智者共談,因為“我們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fā)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當探源究理了、結合實際了,過去史就會在我們的現時思想活動中獲得復蘇,難題的答案就可能從“青山繚繞疑無路”中“忽見千帆隱映來”。
每一次向黨史軍史的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點名、精神的整隊。學到了智慧才是真正學習了歷史。黨史學習教育中,不被浮云遮眼,用歷史規(guī)律的望遠鏡眺望;不被亂花迷眼,用歷史意識的顯微鏡細觀,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我們就一定能從黨史軍史中汲取智慧、經驗和意志,匯聚起強軍興軍的磅礴力量。
(作者單位:第83集團軍政治工作部)
編輯:廉穎婷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