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守衛(wèi)邊疆的官兵知道,遠方的親人都在牽掛他們”——
寄往詹娘舍哨所的第二十八個包裹
■王士剛 王春輝 田雨
元旦過后,豫南氣溫驟降,寒風凜冽。
“包裹盡快發(fā)走,不然哨所官兵過年前就收不到年貨了?!薄爸?,您放心!”1月8日一大早,在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qū)建設路一家快遞公司網(wǎng)點,一名身材嬌小的女職工正向網(wǎng)點負責人叮囑。說話間,一個碩大的紙箱已檢驗、打包完畢,準備寄往西藏詹娘舍哨所。
她叫李丹,是源匯區(qū)馬路街道辦事處的一名普通職工,已經(jīng)連續(xù)7年為詹娘舍哨所官兵郵寄包裹了。今天,是她寄出的第28個包裹。
“快過年了,給哨所官兵寄些家鄉(xiāng)土特產(chǎn)?!辈簧蒲赞o的李丹一說起“邊防”,瞬間打開了話匣子,“邊防哨所條件艱苦,我只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表達對哨所官兵的崇敬之情。”
2015年的一天,李丹從新聞中看到詹娘舍哨所官兵在風雪中巡邏的艱難場景,深受震撼。隨后,她多方了解電視鏡頭里的哨所和那群邊防官兵?!罢材锷帷?,藏語意為“鷹都飛不過去的地方”。這座挺立于海拔4600多米高山之巔的哨所,四周均為懸崖峭壁,一年中封山期超過半年,素有“雪山孤島”“云中哨所”和“霹靂哨所”之稱。
“沒想到祖國的邊境線上竟有這樣一個哨所,駐守的都是年輕小伙子,他們把最美的青春獻給了雪域高原。”李丹深情地告訴筆者,“雖然地理空間上我們相隔千里,但是我想讓守衛(wèi)邊疆的官兵知道,遠方的親人都在牽掛著他們。我決心為這些最可愛的人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從那一刻起,李丹與詹娘舍哨所結下了不解之緣。每年春節(jié)、八一建軍節(jié)、國慶節(jié)等重要節(jié)日,她都匿名給哨所官兵郵寄一些承載著愛心的物資。
海拔高,官兵容易患高原病,她就寄去一大箱保健藥品,還配上醫(yī)囑;紫外線強,官兵皮膚易被灼傷,她便購買各種護膚品寄去;逢年過節(jié),她挑選家鄉(xiāng)特色食品,打包成箱寄往哨所……
愛心源源不斷送到邊關,哨所的官兵們也在尋找著這位素未謀面的大姐姐。
2018年2月8日是農(nóng)歷小年,21時左右,李丹的微信上忽然有人申請?zhí)砑雍糜?。添加好友后,對方直接發(fā)起了視頻通話邀請。
“接通視頻,我發(fā)現(xiàn)對方竟然是詹娘舍哨所官兵?!被貞洰敃r情景,李丹難掩激動。寒暄幾句后,一陣嘹亮的歌聲透過手機傳了過來:“參軍前的那晚上,興奮又緊張……”哨所官兵圍坐在一起,為她演唱了歌曲《當兵前的那晚上》。隨后,哨所官兵一一向她打招呼,并送上了新春的祝福。
不知不覺間,為哨所官兵郵寄包裹的舉動,李丹已堅持了7年。
李丹的事跡被媒體報道后,源匯區(qū)人武部和她所在的街道黨工委以她的名義成立了“李丹擁軍服務隊”。從此,一個“李丹”變成了更多的“李丹”。
“我們要將這份愛心繼續(xù)傳遞下去,聚力譜寫新時代雙擁工作新篇章?!痹磪R區(qū)人武部政委孔海峰告訴筆者。
編輯:廉穎婷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