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yán)明亮 李小龍 本報記者 向黎鳴
“媽媽,我們又來看您了!”門還沒開,羅小玲就聽到“龍川情”志愿者服務(wù)隊隊長沈巧云的大嗓門?!坝謳н@么多東西,每回都大包小包的……”羅小玲一邊說著,一邊招呼著大家進(jìn)屋。
大米、面粉、菜籽油……志愿者服務(wù)隊帶來的東西堆滿了墻邊?!啊逡弧莿趧诱叩墓?jié)日,我們先干活!”沈巧云“一聲令下”,隊員們立刻行動起來。有的擦玻璃,有的整理廚房,有的洗衣服,歡聲笑語灑滿小屋的每個角落。
48歲的沈巧云,是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龍川情”志愿者服務(wù)隊的隊長。82歲的羅小玲,是烈士湯生權(quán)的母親。她們相識于2002年,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2002年3月28日的一篇報道,讓我們認(rèn)識了羅媽媽。羅媽媽的丈夫因病早逝,兒子又為保護(hù)軍隊財產(chǎn)壯烈犧牲,但羅媽媽堅強面對生活,不給組織添麻煩……”沈巧云告訴記者,“羅媽媽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們,第二天我們就到羅媽媽家‘認(rèn)親’了。”
時光荏苒,今年是“龍川情”志愿者服務(wù)隊與羅小玲“認(rèn)親”的第20個年頭。
“我看您最近氣色好多了,上次那個藥還接著吃嗎?醫(yī)生怎么說?”沈巧云幫羅小玲理發(fā)、修剪指甲,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著?!搬t(yī)生說好著呢!再吃一個療程的藥就可以了……”
“烈士是為祖國和人民犧牲的,我們要用我們的愛填補烈士留下的遺憾,烈士的媽媽就是我們的媽媽?!鄙蚯稍平榻B,“龍川情”志愿者服務(wù)隊成員來自不同行業(yè),有公務(wù)員、公交司機、醫(yī)生、心理咨詢師、律師,也有理發(fā)師、廚師,他們都懷揣同一個心愿:希望烈士母親的笑容越來越多。
從羅小玲家出來,志愿者服務(wù)隊又來到另一位“媽媽”家。“這位烈士母親叫王永蘭,烈士走后的這幾十年,黨和政府一直關(guān)心照顧,我們也盡心服務(wù)?!鄙蚯稍普f,“前幾天,王媽媽不慎摔倒,我們趕來送她去醫(yī)院,萬幸沒什么大問題。這幾天一有時間,我們就往她家跑?!?/p>
“真的沒事!”王永蘭將“兒女們”迎進(jìn)門,“你們都忙,不用總來看我,我會多加小心的。對了,你們給我新?lián)Q的電視,特別清晰,還有這新沙發(fā),坐起來真舒服,太謝謝了!”“您喜歡就好,可千萬別提‘謝’字,我們都是您的兒女,您高興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外面陽光正好,隊長,您扶王媽媽下樓曬曬太陽,我們抓緊時間打掃一下衛(wèi)生……”質(zhì)樸的對話,濃濃的真情。
記者還從沈巧云那里知道了一個名字——馬一塵?!榜R一塵是我們志愿者服務(wù)隊的名譽隊長,他一直照顧犧牲戰(zhàn)友陳剛烈士的母親滕媽媽。”沈巧云說,看病就醫(yī)、裝修房屋、旅游散心,這么多年來,馬一塵待滕媽媽就像自己的親媽媽。特別是春節(jié),每次他都帶著妻兒先到滕媽媽家拜年,再給自己的父母拜年。談到這里,沈巧云感慨地說:“目前,我們‘認(rèn)親’17位烈士母親,雖然做的只是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但涓滴之力也能匯流成河,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們,為烈士的親人盡一份力,讓他們老有所依、晚年無憂……”
編輯:廉穎婷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