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博銘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一些黨員干部中出現(xiàn)了革命熱情褪去,精神懈怠,開始貪戀地位、榮譽、吃穿,靠職位和老資格吃飯等現(xiàn)象。針對這種情況,1957年,毛澤東同志在南京黨員干部會議上指出:“盡管你過去做過多少好事,職位有多么高,你今天的事情辦得不好,解決得不對,對人民有損害,這一點人民就不能原諒。因此,我們的同志不要靠老資格吃飯,要靠解決問題正確吃飯?!?/p>
歷史總是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前進的。我們黨一路走來,正是靠著不斷地正確解決問題,才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從勝利走向勝利。習主席強調:“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問題是工作的導向?!泵鎸π抡鞒躺细鞣N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zhàn),黨員干部只有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正視問題、認真解決問題,才能贏得發(fā)展和進步,創(chuàng)造出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實績。
首先要正確發(fā)現(xiàn)問題?!叭罕姷难劬κ茄┝恋摹!睂Πl(fā)展中的一些突出問題,群眾往往看得最清楚。1961年,劉少奇同志在湖南農村蹲點調查研究。他叮囑參與調查的人員:“甘當群眾的小學生,不帶框框,認真聽取群眾的意見,讓群眾把心里話講出來?!秉h員干部要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牢固樹立依靠群眾發(fā)現(xiàn)問題、反映問題、印證問題的工作理念,不僅心系群眾,還要身入群眾,到群眾中去聽取“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特別是針對群眾的吐槽和苦水,要搞好調查研究,抓準問題癥結。同時,要不斷錘煉專業(yè)能力和過硬本領,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力”,確保把問題發(fā)現(xiàn)在萌芽狀態(tài)。
其次要正確對待問題?!独献印酚性疲骸胺蛭ú〔?,是以不病。”這啟示我們:只有把問題當問題,才能不出問題。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晾在那兒不會自動消失。若當“鴕鳥”,怕自己“陷進去”,只會令問題更復雜、更難以解決。有的黨員干部發(fā)現(xiàn)了問題,卻不敢觸碰,反而繞著走,將矛盾上交、責任下移,說到底是擔當精神的缺失。事實證明,對任何問題,越早處置越主動,越拖延則越被動。面對各種棘手難題,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保持過去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以強烈的責任擔當和務實作風,抓早抓小、從苗頭抓起,努力尋求破解之策。
最后要正確找到解決問題之道。解決問題如同過河,過河必須有“橋”和“船”。要找到解決問題之道,就必須拿出正確的方法舉措。黨員干部要在目標明晰的前提下,深入剖析問題癥結,把制約建設發(fā)展的重點難點問題搞清楚,把工作存在的短板弱項搞清楚,確保破解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科學有效;摸清病灶、找準靶子,精準對焦、靶向發(fā)力,盯著瓶頸和棘手問題抓,什么問題突出就著重解決什么問題,什么問題緊迫就抓緊解決什么問題,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堅持問政于官兵、問需于官兵、問計于官兵,圍繞破解難題積極引導基層官兵獻計獻策,匯聚廣大官兵的智慧和力量,不斷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打開新局面。
(作者單位:31689部隊)
編輯:廉穎婷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