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程雪
博士畢業(yè)11年,回望成長歷程,王睿伯慶幸自己一直在“超高速賽道”上奔跑。
再往前追溯,記者發(fā)現(xiàn),這位國防科技大學(xué)計算機學(xué)院研究員的人生軌跡,早已與中國超級計算機事業(yè)密不可分。
12歲那年,剛讀初中的他第一次上計算機課?!斑@是我第一次見那么多臺計算機?!蓖躅2两裼浀眠~入機房時,一排排計算機映入眼簾時的震撼。那一年,國防科技大學(xué)超算團隊參與研制的中國第一臺每秒運算10億次的巨型計算機“銀河-Ⅱ”,僅需413秒便可完成一天天氣預(yù)報的預(yù)測。
18歲那年,在計算機競賽中脫穎而出的王睿伯,被保送到國防科技大學(xué)計算機學(xué)院。那一年,“銀河-Ⅲ”巨型計算機已研制成功1年,運算速度是“銀河-Ⅱ”的10倍。
30歲那年,博士畢業(yè)的他加入“天河”團隊。那一年,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剛剛投入使用,中國在超級計算領(lǐng)域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有什么樣的坐標系,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軌跡。這些年,沿著超算這條“超高速賽道”,王睿伯一路奮力奔跑。前方,前輩們接力沖刺的身影,時刻在指引著他、召喚著他。
44年前,慈云桂教授立下軍令狀:“我保證,每秒一億次,一次不少!6年研制時間,一天不拖!預(yù)算經(jīng)費,一分不超!”6年之后的國慶節(jié),中國巨型計算機“銀河-Ⅰ”作為國家重大科技成果,在鮮花簇擁下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再6年之后,慈云桂教授倒下了。在生命最后時刻,他依然在修改學(xué)生的論文……
36年前,“銀河-Ⅱ”工程啟動,總設(shè)計師周興銘在實驗室里度過了4年。他帶領(lǐng)團隊著眼未來發(fā)展趨勢,3次改進設(shè)計方案,用4年走完別人10年走過的路,為國家研制出第一臺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的每秒運算10億次巨型計算機。
起步之初,中國超算事業(yè)比世界強國落后了整整20年。今天,中國的超級計算機穩(wěn)居“世界領(lǐng)先”。這是一場特殊的“長征”,在追逐與反超的征途上,同樣橫亙著“大渡河”和“臘子口”。在這條“長征路”上,70后科學(xué)家與新婚妻子在實驗室度過了“攻關(guān)蜜月”,80后科研人員一再推遲婚期,90后碩士博士成批加入“暢游天河”的方陣……
“這是一場接力賽,我們每一代人都要跑好手中這一棒!”那一年,新一代超級計算機攻關(guān)決戰(zhàn)前,全體科研人員在誓師大會上說了“三個不”:不甘心我們總處在被封鎖擠壓的嚴峻局面;不服氣我們的領(lǐng)先地位被奪了去;不相信我們這一代做不出超越前輩的業(yè)績……這支平均年齡不足40歲的團隊,用強大的戰(zhàn)斗力和篤定的信念,全力奔跑在這個“超高速賽道”上。
11年前,加入心儀已久的“天河”團隊時,并沒有王睿伯想象中的儀式感。但他永遠忘不了那一刻,前輩們投向自己眼神里的光彩,“那是一種歡迎,還是一種鼓勵,更是一種認同”。
眼中有光,腳下有路。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這支活力四射的團隊??粗鴪F隊里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王睿伯的眼神里流淌的也是同樣的光彩。
在王睿伯眼中,這些95后、00后身上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八麄儾涣?xí)慣被仰視,不愿意被俯視,平視自己,平視對手,也平視世界。”王睿伯覺得,這源于一代代“天河人”積淀的自信,更源于這個偉大時代賦予他們的越來越高的夢想起點。
“他們注定將超越我們,跑得更遠?!蓖躅2f。
編輯:廉穎婷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