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
初夏時節(jié),迎著明媚的陽光,我回到故鄉(xiāng)邯鄲,再次走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這座陵園分為南院和北院,占地320畝,于1946年3月奠基、1950年10月落成,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一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陵園內安葬著八路軍高級將領左權、著名抗日英雄范筑先等革命英烈,園藏歷史文物2.1萬余件。
駐足陵園大門前,大門橫額上朱德題寫的“晉冀魯豫烈士陵園”8個大字分外醒目。大門兩側鐫刻著毛澤東手書“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邁詩句。一進陵園北門,是巍然聳立的烈士紀念塔。塔的正面鐫刻著毛澤東題詞“英勇犧牲的烈士們千古無上光榮”,其他三面分別為周恩來、劉少奇和朱德的題詞。紀念塔北面是人民英雄紀念墓,為紀念所有犧牲于晉冀魯豫邊區(qū)的英烈們而建。紀念墓東西兩側是形象質樸的“八路軍”“民兵”兩組雕塑,人物造型栩栩如生。走進紀念塔東側的左權將軍紀念館,一件件左權將軍的遺物仿佛在默默訴說著當年太行山上的故事。英烈們將熱血灑在了晉冀魯豫廣袤的土地上,人們將永遠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來園參謁、題詞。1952年11月1日,毛主席途經邯鄲,專程到陵園緬懷烈士。他和滕代遠、羅瑞卿等人一起沿著烈士紀念塔環(huán)行一周,在左權將軍墓前脫帽致哀。臨別前,毛主席環(huán)視著陵園的紀念建筑,動情地說:“他們應該有一塊安息之地呀!”
幾十年來,這里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講述紅色故事、宣傳紅色文化、播撒紅色種子,是陵園一代代工作者的追求。近兩年來,他們組建“初心劇社”,創(chuàng)作大型舞臺劇《左權家書》,并進行巡回演出,產生良好社會效果。今年5月下旬,陵園舉辦了“紀念左權將軍諸烈士殉國80周年”系列活動。據了解,今年他們還將啟動建成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紀念設施保護修繕工作。
離開陵園時,我站在門口回望陵園里那些高高挺立的蒼松翠柏。微風中林濤陣陣,仿佛是英烈在對絡繹不絕的游人講述烽火硝煙的歲月往事、訴說著對新中國的深情祝?!?/p>
編輯:廉穎婷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