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群”可貴也重要 “偽合群”大可不必 |
【我要糾錯】 | 【字體:大 默認(rèn) 小】【打印】【關(guān)閉】 | ||
|
針未尖
“每天身處喧囂,卻無比孤單?!边@句話,曾有人用來調(diào)侃自己的“不合群”,形象地說明了內(nèi)心的苦惱。
最近,“合群真的那么重要嗎”成為網(wǎng)上熱議話題。有人覺得不重要,沒必要去迎合所有人;也有人覺得,在生活中必須合群,不然很可能被孤立,因此“偽裝合群”是成年人的必備技能。
合群真的那么重要嗎?這其實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也是很多人的共性問題。因為人類是群居的,正因為人有合群行為,才形成了人群和社會。而在我看來,合群是比較重要的。
從精神需求角度說,合群能夠滿足人類對愛與歸屬感的需要。根據(jù)美國社會心理學(xué)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合群就是一種歸屬需求。歸屬需求不只是簡單加入一個群體,而是形成并維持一種持久的、積極的人際關(guān)系,群體中的伙伴彼此互動、信任、認(rèn)同甚至于欣賞,提升各自的歸屬感,收獲心靈成長。
即便合群只是彼此之間分享快樂、傾訴痛苦,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能起到調(diào)節(jié)情緒的作用,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更多安全感。
從生存生活與工作角度說,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人在現(xiàn)實中幾乎不可能孤獨地生存生活和工作,免不了要和人打交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合群,可以取長補短,讓自己變得優(yōu)秀;合群,可以互惠互利、互幫互助,彼此成就。故有人認(rèn)為,合群是職場競爭力、職場情商的一個重要考量指標(biāo),追求合群、愿意合群,是一種生存的需要,也是發(fā)展的需要,甚至是變強大的需要。由此可見,合群是一個人適應(yīng)環(huán)境和社會的必要能力。
不過,凡事都要掌握“度”和“量”,合群也是如此。合群不是刻意迎合他人,也不是委曲求全,也不意味著“合”自己身邊的每個群體。低質(zhì)量合群、盲目合群,反而會給自身帶來困擾。合群要找到與自己三觀一致、興趣相近、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人群,沒必要強迫自己融入三觀不合、興趣愛好不符的某個人群。
同時,合則聚,不合則散。沒有必要僅僅是為了讓他人看得起自己,或害怕被孤立、被排擠,而偽裝合群,這樣做的結(jié)果可能適得其反,不僅浪費時間精力,還可能因為沒有找到真正能接納自己的群體而產(chǎn)生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在這種情況下,不如走出“偽合群”,先活出真實的自己,取悅真實的自己。
真正的合群,是融入群體但不迷失自我甚至于失去自我。當(dāng)眾聲喧嘩時,不要人云亦云,而是保持獨立思考和清醒判斷;當(dāng)面對困境時,既可“抱團取暖”,又能“自我溫暖”。既要讓自己“合得進去”,從群體中受益,又要讓自己“跳得出來”,多一份獨立,少一份盲從。這才是成熟的合群之道。
故有人表示,“合群”誠可貴,“自我”價更高。在多數(shù)時候“合”得了群,在某些時候享受得了孤獨,努力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才能更好地應(yīng)對自己的人生。
(責(zé)任編輯:林楠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