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辨眼光看萬元“乞丐鞋” |
【我要糾錯】 | 【字體:大 默認 小】【打印】【關(guān)閉】 | ||
|
靜 子
通體是瑕疵與臟污、鞋幫被嚴重劃破……近日,法國奢侈品品牌巴黎世家推出的一款“全磨損”仿舊帆布鞋引熱議。據(jù)悉,該款鞋子旨在宣傳環(huán)保理念,限量出售100雙且單價高達1.2萬元。
聯(lián)想到此前各路大牌推出的“同款”新奇商品:不建議穿著下水的古馳泳衣、沒有防護功能的加拿大鵝口罩、不防水的古馳與阿迪達斯聯(lián)名款雨傘……人們不免疑惑,奢侈品存在的意義是什么?重視個性張揚就一定意味著拋棄使用價值嗎?
奢侈品,即非生存發(fā)展性需求的商品,價高、量少是重要特征。相較看得見的解決溫飽、防寒保暖等外在功能,打破社會常規(guī)、實現(xiàn)自我表達等看不見的內(nèi)在意蘊才是其核心競爭力。正因如此,奢侈品往往被視為某一群體的社會標簽、身份憑證。但敢于“破例”,是否就意味著一定要“舍功能”呢?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行動是必需品,思辨是奢侈品?!比藗冑徺I奢侈品,很大部分原因是看中背后的獨立精神、個性張揚。在看待諸如“乞丐鞋”等奢侈品時,消費者有必要保持思辨與審慎。我們不妨充分尊重人們的購買欲求,同時也需時刻警惕以個性獨立之名而誤入消費主義陷阱的行為,切勿讓物化的奢侈品綁架獨立的自我。
(責任編輯:馬樹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