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羅主義”早該被掃進歷史垃圾桶 |
【我要糾錯】 | 【字體:大 默認 小】【打印】【關閉】 | ||
|
丁戈隆東
6月6日至10日,第九屆美洲國家組織首腦會議(美洲峰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由于對美國外交政策不滿,多位美洲國家領導人缺席會議。本來是美國主導的一次“秀團結”峰會,卻正如美聯(lián)社所評述,“許多國家領導人缺席的場面凸顯這屆峰會受到抵制”。
這是美國自1994年以來第二次主持美洲峰會。為了彌合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與拉美國家不斷擴大的裂痕,這一次拜登政府可謂煞費苦心——在選址上,選擇了美國最大拉美社區(qū)所在城市洛杉磯;在外交上,提前派遣特使出訪拉美多國為峰會造勢。然而,結果卻讓拜登政府大跌眼鏡——墨西哥總統(tǒng)洛佩斯宣布抵制,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和薩爾瓦多等國僅派低級別代表團參會。誠如路透社所說,這屆峰會上,代替國家領導人與會的外長異常多。
為什么會有多位美洲國家領導人缺席峰會?概因美國在會前以所謂“民主問題”為由,拒絕邀請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的領導人出席峰會,從而招致多位美洲國家領導人批評或抵制。墨西哥總統(tǒng)的批評,代表了許多拉美國家的聲音,“如果不是美洲所有國家都出席,就不能叫美洲峰會。就算有這么一場峰會,那也將是延續(xù)干涉主義的舊政治”。除了多國領導人缺席,阿根廷、洪都拉斯、智利等國領導人雖然參加了峰會,但不僅聲援墨西哥等國的主張,甚至還決定由阿根廷以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輪值主席國的名義召集一場平行峰會,并將在領導人早餐會上討論美國不邀請美洲國家組織所有成員的行為。美國媒體認為,多位美洲國家領導人缺席使得拜登的演說以及會后合影失去了展示美洲國家團結的象征意義。曾在奧巴馬政府時期擔任白宮全球接觸主管的布雷特·布魯恩表示,這么多國家領導人缺席美國主辦的本地區(qū)最重要的活動,“這充分說明了我們與鄰國的關系管理得多么糟糕……”。
多位美洲國家領導人缺席美洲峰會,表面上看是由于美國拒絕邀請古巴等三國造成的,深層次則是苦美國的“門羅主義”久矣!1823年,美國時任總統(tǒng)詹姆斯·門羅發(fā)表“門羅主義”講話,宣稱“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反對歐洲列強插手”,但實際上,美國卻把美洲視作“美國人的美洲”和自己的“前后院”,將本國利益凌駕于美洲國家利益之上。長期以來,拉美國家飽受美國的軍事干預、政治操弄、濫施制裁和輸出通脹,吃盡苦頭。這在《殺戮區(qū):美國在拉丁美洲發(fā)動冷戰(zhàn)》《在美國之下:美國對拉美政策史》等一系列著作中都有所敘述。2013年11月,時任美國國務卿克里在美洲國家組織發(fā)表演講時,聲稱“門羅主義的時代已經終結”,美國將把拉美國家看成“平等的伙伴”。但事實證明,美國的“門羅主義”思維根深蒂固,如今不過是被包裝成了“民主主義”罷了——打著所謂民主和人權的幌子,拉幫結派,打壓異己,動輒濫施單邊制裁,干涉、操控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內政。
不管是“門羅主義”,還是“民主主義”,本質上都是霸權主義。美國以自定的“民主”標準,對參會國“挑三揀四”,充分表明這并非是在舉辦美洲峰會,而是在舉行“美國朋友會議”,是借主辦美洲峰會之機意圖打壓“不聽話”的拉美左翼國家。在此次美洲峰會前,眾多拉美國家就公開表達了對美國霸道行徑的不滿,說明拉美國家不愿再屈從于美國的壓力。尼加拉瓜總統(tǒng)丹尼爾·奧爾特加說:“他們今天說我們是后院,明天說我們是前院,然而對他們來說,我們只是他們扔垃圾的院子?!惫虐婉v華大使卡洛斯·米格爾·佩雷拉表示,美國把自己視為美洲的“管理者”,“但在今天,這種做法已經行不通了”。阿根廷外交部長卡菲耶羅更是在峰會上直接批評道,美洲國家組織只是打著追求平等的口號,實際上一直奉行單邊主義,不斷加深了美洲國家所處的危機,而一個具有排他性的峰會注定失敗。
拉美不是美國的“前院”或者“后院”,美洲峰會也不是“美國峰會”。本屆美洲峰會在一片批評和抵制聲中舉行,表明美國抱持“門羅主義”思維、操弄“民主”議題搞干涉和分裂不得人心,美國將自己凌駕于別國之上隨意霸凌、服務于“美國私利”沒有市場。“門羅主義”早該被掃進歷史的垃圾桶了,不管怎樣改頭換面,都騙不了人了!
(責任編輯:林楠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