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后悉數(shù)退回善款”助人與報恩雙向奔赴 |
【我要糾錯】 | 【字體:大 默認 小】【打印】【關閉】 | ||
|
威利
近日,一些曾在某平臺捐過善款的網(wǎng)友收到了平臺的退款,這些退款來自北大畢業(yè)生陳沫(化名)。2018年12月,在北大讀碩士的陳沫因母親突發(fā)腦梗在該平臺發(fā)起眾籌,不到一周的時間便籌得近10萬元。不幸的是,她的母親還是沒搶救過來。2020年11月,陳沫找到了工作,有了收入,便開始計劃著攢錢將當時籌到的善款退給好心人。今年6月,她將曾收到的近10萬元善款悉數(shù)退完。
母親突發(fā)腦梗,出身于農(nóng)村的陳沫當時正在讀研,家庭無法承受巨額醫(yī)療費。萬般無奈下,她在眾籌平臺上發(fā)起籌款,很快順利籌到近10萬元。這10萬元中,除了網(wǎng)絡上一些好心人的捐款,還有一部分來自陳沫的朋友、同學和老師??陀^而言,捐款不是借款,于法于理,陳沫都沒有還款義務。但倔強的她心心念念地想著退款,才工作一年多時間,剛省吃節(jié)用攢夠10萬元錢,便立即與平臺聯(lián)系退款事宜。
陳沫說,“相信母親知道我這么做,同樣會為我感到驕傲的”。將悉數(shù)退款視為自己的責任,她心甘情愿、義無反顧。不僅如此,陳沫現(xiàn)在每當遇到需要捐助的鏈接,便毫不猶豫地點進去捐款,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傳遞愛心、溫暖他人。
中國人的禮貌是發(fā)自真心的,他們懂得自己的感情。他們會將心比心,以己度人,顯露出體諒和照顧的特征?!皽亍鄙f物,“良”育美好。眾多熱心人在陳沫面臨困境的時候施予愛心,彰顯了他們友善的品質(zhì);陳沫知恩圖報,畢業(yè)后工作攢錢,將善款全部退還,同樣體現(xiàn)了她溫良的境界。一來一往,善善與共,各善其善,產(chǎn)生正反饋,有利于激發(fā)愛心,形成正能量良性循環(huán)。
點點微光,聚而成炬。媒體梳理發(fā)現(xiàn),近幾年經(jīng)網(wǎng)絡眾籌治病后退還善款的案例時有涌現(xiàn)。比如,2019年,28歲的新疆女孩苗彥彥因肺部感染陷入昏迷,家里人通過社會籌款12.6萬元,此后,她努力創(chuàng)業(yè)攢齊了這筆錢,于2021年8月 9日全部退還給了3565名捐贈人。2020 年,正在上高三的四川女孩小玲因做乳腺纖維腺瘤手術需籌集3萬元善款,3天后因借到錢而將已籌到的9000余元捐款全部退還……
這些鮮活的案例,生動反映了新時代年輕人自強不息、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他們身處困境時相信社會,坦然求助,同時知恩感恩,積極用行動體現(xiàn)友善、傳遞溫良,讓愛心不被辜負,讓社會更有溫情。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這世上誰也不能打包票,自己一生不會陷入困境,一輩子不求人。古語云:助人者人恒助之,愛人者人恒愛之。但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做一個助人者、愛人者,就像《愛的奉獻》中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凡人善舉,最動人心。讀了陳沫、苗彥彥、小玲等人的故事,我們要向熱心助人者致敬,他們守望相助、雪中送炭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我們也贊嘆陳沫們的溫良,是因為他們身上同樣發(fā)出了愛的光芒。我們期待這樣的故事越來越多,讓樂于助人與知恩圖報雙向奔赴,不斷凝聚社會溫暖向上的力量。
同時,我們也是在鼓勵自己,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勿以善小而不為,時時處處友善對待他人,讓每個人的善意善行和社會的善舉善治雙向奔赴。
(責任編輯:馬樹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