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為民,給百姓看得見的安全感 |
【我要糾錯】 | 【字體:大 默認 小】【打印】【關閉】 | ||
|
練洪洋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表示,要依法從嚴懲處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犯罪,對殘害婦女、兒童、老年人等挑戰(zhàn)法律和倫理底線的犯罪嚴懲不貸。(7月10日央視網(wǎng))
司法的人民性是司法的根本立場,司法公正性是對司法的基本要求。依法從嚴懲處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犯罪,是實現(xiàn)人民性、公正性高度統(tǒng)一的司法實踐,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犯罪,未必是那些重大刑事案件,有時候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案子,也可能迅速點燃公眾情緒,為人民群眾深惡痛絕。比如光天化日之下毆打女性,由于幾個流氓酒后作惡的行為引發(fā)社會強烈憤慨,就是因為這種犯罪太囂張、太瘋狂,觸犯了眾怒、激起了公憤。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辦,對于群眾深惡痛絕、影響極其惡劣的案件,再小也要用心辦實、用情辦好。
現(xiàn)階段,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犯罪主要有哪些?從犯罪類型來看,詐騙、故意傷害、尋釁滋事、職務犯罪等比較突出;從犯罪主體來看,以詐騙分子、涉黑涉惡人員等為主;從受害群體來看,老年人、婦女、兒童等為易受侵害人群。可以說,有些犯罪行為已經(jīng)到了不擇手段、令百姓防不勝防、非重典治亂不可的地步。比如詐騙,線上以電信網(wǎng)絡詐騙為主,線下則有涉老詐騙、金融詐騙、教育詐騙等等,有媒體梳理社會上出現(xiàn)的詐騙套路,竟然有數(shù)十種之多。據(jù)報道,2021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電信網(wǎng)絡詐騙案件2.5萬余件,6.1萬余名被告人被判處刑罰,可見形勢之嚴峻。
司法部門依法從嚴懲處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犯罪,既要全面出擊,不留空白,又要有所側重,重點突破。
一要重點關注民生領域。群眾利益無小事,就業(yè)、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托幼、住房、社保等領域,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關。發(fā)生在這些領域的每一起案件,都要著力解決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二要重點關愛特殊人群。每一個養(yǎng)老詐騙案都讓受害老人飽受打擊,養(yǎng)老詐騙是嚴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影響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犯罪之一?!斗ㄖ稳請蟆啡涨皥蟮酪粋€案子,常州一詐騙公司以收藏品鑒定為名,騙取160多位老人超過2700萬元,天良喪盡?!袄衔崂弦约叭酥稀保痉ú块T要嚴懲此類犯罪,為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保駕護航。
三要重點打擊犯罪元兇。對犯罪分子依法嚴懲,尤其對那些首要分子、關鍵人物要嚴懲不貸,從而起到震懾作用。與此同時,還要深挖保護傘,以絕后患。表面上看,許多犯罪行為是犯罪分子所為,深挖一層的話,往往還能挖出“傘”來,尤其是黑惡勢力犯罪。斬草除根,懲治此類犯罪要雙向治理。
(責任編輯:馬樹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