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海平
抄襲模仿、低俗擦邊、聳人聽聞的謠言、千篇一律的劇本……不少人直呼想刷到有營養(yǎng)有價值的短視頻已變成一件難事。不僅如此,虛假營銷、不良價值觀引導以及短視頻沉迷等問題更讓青少年和老年人屢屢受困。(7月17日《中國青年報》)
不知何時起,“短視頻家庭”越來越普遍了。很多家庭,人手一部手機,夫妻倆在客廳刷、老人在陽臺刷、孩子躲在房間刷……最有代表性的場景就是,一家人去餐館吃飯,菜肴上來之前,人人都在低頭做著同一件事情:刷短視頻,且互不打擾、各得其所,讓人感覺他們是在拼臺。
同樣的種子,結(jié)不一樣的果子。同樣是刷短視頻,對不同群體有不同影響。
對老人群體來說,“短視頻式養(yǎng)老”可以幫助老年人打發(fā)一些時光、帶來一些快樂、增長一些見識,同時也轉(zhuǎn)移一些注意力,減少對晚輩過度依賴,這是好的一面。翻開另一面,老年人沉溺于短視頻,輕則傷神、傷身、傷和氣,重則破防、破財、破家業(yè)。某地一位68歲奶奶,與短視頻中某位假明星“談戀愛”,傾盡個人積蓄給對方刷禮物,口袋空了之后,她還不聽家人勸阻,準備去撿垃圾賣錢刷禮物。走火入魔若此,令人感慨系之。
對未成年人群體來說,“短視頻式育兒”弊端之大、負面影響之深遠,應該引起各方足夠的重視。理由有三:一是基數(shù)大,相關(guān)報告顯示,超八成未成年人用過短視頻,而農(nóng)村、中學生、學習負擔重、親子關(guān)系不好的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比例更高;二是沉迷度高,不少未成年人對短視頻的依賴達到中度、高度水平,“戒斷”時出現(xiàn)嚴重的反應——孩子因為手機被老師或父母暫扣之后選擇輕生等過激行為的新聞時有發(fā)生;三是危害深,過度沉迷短視頻將對未成年人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從身體到心理,有些是可逆的,有些則不行,譬如視力損害、人格畸變等。
短視頻是技術(shù)舞步踩準需求鼓點的產(chǎn)物,乃時勢使然,難以阻擋。即便如此,我們對附著其上、顯而易見的弊端仍要保持一定的警覺,多下興利除弊之功,防范越滑越遠。就目前情況來看,強化治理意識、提升治理效率,降低短視頻對“一老一小”的“暴擊度”,非常必要。
在這條治理鏈條上,監(jiān)管部門、相關(guān)機構(gòu)、短視頻平臺、個人、家庭等都是重要一環(huán),每一環(huán)都不能掉鏈子,才能讓整個鏈條運行不“卡頓”。監(jiān)管部門有行政權(quán)力、相關(guān)機構(gòu)有行動實力、平臺有技術(shù)優(yōu)勢、家庭有親情感召、個人有自制能力,形成治理合力的話,局面必將大為改觀。
編輯:馬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