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山西朔州右玉縣境內著名的三十二長城是明長城的一段,然而該長城部分墻體近日卻遭到嚴重破壞。經查,犯罪嫌疑人鄭某和王某在三十二長城附近施工時,為了節(jié)省路程,用挖掘機將古長城原有豁口開挖成一個大缺口,以便于挖掘機從該缺口處通行。目前,兩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9月4日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
三十二長城作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因雄渾遼闊的古代邊塞風情聞名遐邇,具有重要的保護和研究價值。這樣的文物留存于世,本應倍加珍惜,如今卻遭嚴重破壞,令人痛惜不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僅僅為了“抄近道”,圖一己之便,兩人就擅自對三十二長城下手,實在匪夷所思、難以接受。
此起事件再次凸顯出文化遺產的脆弱性。長城是我國現(xiàn)存體量最大、分布最廣的文化遺產。然而,受自然侵蝕風化、歷史環(huán)境變遷和人類生產生活等多重因素影響,長城正在不斷老去。為了加強對長城的保護,規(guī)范長城的利用行為,我國專門出臺了《長城保護條例》。但不可否認,現(xiàn)實中一些人對于長城尤其是“野長城”保護重視性不夠,尚未形成行動自覺。換句話說,此次明長城被“腰斬”,不是長城擋道,只因心無“長城”——體現(xiàn)的是文物保護意識的缺失和法律觀念的淡薄。殊不知,當涉事者無知無畏地開著挖掘機“穿墻”而過之時,就已踏上了違法犯罪之路。目前涉案兩人被依法刑拘,純屬咎由自取,相信法律會給他們補上文物保護這堂課。
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有人發(fā)現(xiàn)三十二長城被破壞便報了警,可見當?shù)厝罕娛侵榔茐奈奈锏男再|的。從接警后警方迅速趕赴現(xiàn)場調查來看,當?shù)貙ξ奈锉Wo不可謂不重視。那么,涉事者何以能輕易對明長城下手?究竟是故意為之還是無知犯錯?筆者注意到,三十二長城被破壞消息一出,有網友在跟帖中表示,照片中的長城乍一看就是夯土堆子,“要不說是明長城,還以為就是普通的泥巴墻呢?”對此,不妨多一些追問和反思:是否存在文保宣傳不到位的情況?轄區(qū)內平時的保護措施是否得當?類似的破壞行為還有沒有?文物毀易復原難,相比于亡羊補牢,更應防患于未然。
野蠻挖掘機挖開的文物保護缺口,亟待補上??陀^來說,長城保護并非易事。長城資源分布15個省區(qū)市,保護長城工程復雜、涉及廣泛,不是一個轄區(qū)的事,更不是某個部門的事。在這個保護鏈條上,哪個地方出現(xiàn)薄弱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帶來巨大損失。不可否認,山西作為地上文物留存最多的省份,綿延千里的長城加大了日常保護的難度。正因如此,才更要正視挑戰(zhàn),在文物保護上下更大功夫。
由此案說開去,筆者想到,相比于保護較完善的知名文物古跡,在全國各地還有許多野外不可移動文物,其保護現(xiàn)狀更令人擔憂。比如,一些“野長城”不如八達嶺長城、三十二長城有名氣,但作為文化遺產同樣極具價值,卻在保護上“待遇”欠優(yōu),正在加速老去、狀況堪憂,不得不引起重視。各地不妨汲取經驗教訓,全面摸清底數(shù),制定完善措施,進一步為文物保護補上缺口、筑牢屏障。
編輯: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