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振彬
“大爺說三年沒見他兒子了,那一刻我流淚了?!币曨l中,四川省涼山州一位老人自稱想賣些蘋果去看望生病的兒子,但因位置偏僻等原因,他家的蘋果爛在地里沒人收。真實情況如何?當?shù)鼗貞Q,該老人家中并不存在蘋果滯銷情況,視頻內容為“賣慘”擺拍。(11月30日澎湃新聞)
又是一起“賣慘營銷”!近年來,在短視頻平臺上,騙人的“悲情”戲碼屢見不鮮:有主播“偶遇”放牛少年,提出能否到他家吃頓飯,發(fā)現(xiàn)其家中破壁殘垣;老人帶著孩子向過路車輛推銷石榴,石榴卻被車內人員無情扔出……“情節(jié)”精心編造,“環(huán)境”破爛不堪,“身世”極度凄慘,進而博取同情、賺得流量、賣貨賺錢。
應該承認,現(xiàn)實中,所謂營銷、帶貨,常有套路。但以虛構悲情、虛假助農為套路,尤其可鄙、尤其下作。慘狀是虛構的,情節(jié)是編排的,連“血虧甩賣”的貨品都非當?shù)靥禺a——如此營銷,干擾正常市場秩序,有損當?shù)匦蜗?,更可恨的是,竟肆意“收割”網友的善意,既違法、又缺德!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在虛擬的網絡空間,善意寶貴,真情無價,尤其應予精心呵護?!百u慘營銷”挑戰(zhàn)公序良俗,透支社會信任,必須受到嚴懲。如專家所言,亂象屢禁不絕,懲罰力度小、違規(guī)成本低是一大原因。對此,有必要進一步細化相關認定及處罰辦法,提高其違法成本;進一步強化治理,比如不久前,涼山州針對“賣慘營銷”亂象,封停1500余個涉案虛擬賬號,凍結500余萬元涉案資金,批準逮捕10余人——“賣慘營銷”以“慘”出場,就該以悲劇收場。
編輯: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