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
宏大主題下的微觀敘事,是創(chuàng)作者一直需要面對的課題。哪怕是綜藝節(jié)目也不例外,得反復(fù)琢磨,尋找一個主旨。找一個恰如其分的“中心論點”并不是一件易事。
比如最近收官的音樂綜藝《聲生不息·家年華》?!堵暽幌ⅰ窔v經(jīng)主題鮮明的港樂季與寶島季,第三季最終落腳在“家”,還算是巧妙,畢竟“家”既可以升華到“家國”大義彰顯宏大情懷,也可以具化到“家人”“家園”呈現(xiàn)細微情愫,于是就有了足夠的敘事空間。與前兩季的豆瓣評分相比,《聲生不息·家年華》有所跌落,不過在2023年整個音樂綜藝市場中算是口碑前列者,也創(chuàng)造了不少優(yōu)秀的演唱舞臺。
音樂是最為普羅大眾所接受的,在綜藝類型中,音綜依舊是各家“必爭之地”。這些年,細分垂直已是趨勢,“現(xiàn)象級”“爆款”在國產(chǎn)綜藝領(lǐng)域已可遇不可求。去年的音綜市場,年初“寶島季”、年末“家年華”的《聲生不息》,時隔兩年在千呼萬喚中重啟的《樂隊的夏天》,首檔以O(shè)ST為主題的音樂競演音綜《劇好聽的歌》,打出“重逢老友、結(jié)交新友”口號的《時光音樂會》……各有“中心論點”,也各有千秋,驚喜之作也能說上一二。
當下的音樂行業(yè),新歌不多,破圈作品更是寥寥,有一些借助視頻平臺的傳播流行成了口水歌。于是,市面上的音綜,更多在經(jīng)典曲目或者流行歌曲的改編、舞臺等方面發(fā)力。當然,還有就是所謂的話題度。比如《樂隊的夏天3》,瓦依那樂隊與嘉賓任素汐合作的一首《大夢》,用7分55秒濃縮了每一個普通人的一生,不僅賺足了觀眾眼淚,也掀起了足夠的討論熱度。說起2023年的音綜,這首歌都是少不了的。
在《聲生不息·家年華》的收官演唱中,黃綺珊的音樂自傳《小霞》寫的也是“普通人的一生”。有意思的是,2023年最火的網(wǎng)紅歌曲《向云端》是她唱的,發(fā)布10天播放量就超過了14億次,《小霞》大概率不會有這樣的“成績”,也沒有像《大夢》那樣為人討論熱議。
不過,在我這名觀眾看來,《小霞》在這個節(jié)目的收尾時出現(xiàn),很是貼切。正是一個個“個體”的人生故事,匯入“家國”的大江大河之中,才會激蕩潮涌,生生不息。
從千禧年算起,音綜一路起伏,不管是全民狂歡還是落于平庸,都在為市場制作推送不少值得一再回味的經(jīng)典。動聽的歌,動人的歌,傳唱的歌,唱的都是人的故事,生老病死、愛恨離別,可以直擊人心也可以婉轉(zhuǎn)留白,詞曲與旋律產(chǎn)生了神奇的化學作用,于是進入人心,成為記憶。
回到所謂綜藝節(jié)目的“中心論點”就會發(fā)現(xiàn),節(jié)目的主旨是靈魂,每一期的每首歌曲都是服務(wù)于此的,否則就是一盤散沙、流于形式?!斑x秀+音樂”已經(jīng)式微,一直沒提及的賽制也就不必多說。音綜的“皮囊”之下,還是得有文化、有時代、有人生。
編輯: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