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萱
近日,《法治日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不少學校周邊的玩具店、小賣部都在兜售兒童化妝品,但其中大多數(shù)并無兒童化妝品標志“小金盾”。
首先是安全問題。化妝品與皮膚直接接觸,均須通過嚴格的質量檢測。何況兒童皮膚嬌嫩敏感,即便使用檢驗合格的成人化妝品也有過敏風險。而這些玩具店、小賣部所售的兒童化妝品大多未標注“小金盾”,卻以“玩具”名義售賣,無法排除其含有激素、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可能,明顯有缺乏資質、逃避監(jiān)管之嫌。兒童是祖國的花朵,用“三無肥料”如此“催熟”,割韭菜割到娃娃們身上,安的是什么心?
除了安全隱患,近年來美妝產(chǎn)品的低齡化現(xiàn)象也須引起警惕。兒童化妝品遍布學校周邊玩具店、小賣部,足以證明“化妝”和零食玩具一樣,開始融入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缺乏正確引導和市場規(guī)范,孩子們對所謂“美”的追求則可能會過猶不及——在最該學習知識、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年紀,卻把時間用在攀比與裝扮上,甚至有了容貌焦慮……如此風氣對孩子們的身心成長危害極大。因此,無論兒童化妝品安全與否,都不應該過早走進兒童的日常生活。
當然,學校表演活動、藝術照拍攝等特殊場合,孩子難免會用到化妝品,對此,提供安全、合規(guī)的兒童化妝品始終是市場的底線?! ?nbsp;
編輯: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