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
近日,有野生動物保護民間組織工作人員稱,禁止以食用為目的養(yǎng)殖的豪豬、果子貍、竹鼠等野生動物,近期又被大規(guī)模飼養(yǎng)了,且有不少人在網絡平臺曬出、出售以食用為目的的竹鼠、豪豬等視頻內容。(4月22日《法治日報》)
血腥展示獵捕活動,公開叫賣非法捕獵工具,野味交易卷土重來……媒體調查顯示,由于對直播和短視頻內容缺乏監(jiān)管,種種危害野生動物的狩獵、交易活動又有回潮跡象。其中,尤以“打野直播”為甚。
從掏鳥窩、“釣”竹鼠到圍獵野豬,主播捕獵清單中的品種頗為豐富,其中不乏“三有保護動物”。鏡頭下,他們頭戴夜視儀、手持強光手電、牽著獵犬,津津有味地追蹤著落荒而逃的野物,圍觀它們如何無助地陷落在圈套里,吊足了粉絲獵奇的胃口。借助直播引流,主播們搭建社交群,曬捕獵“成果”、討論捕獵技巧,賣獵物,賣獵具,也賣獵犬……直播與拼單隨之成了教唆獵殺野生動物的過程。
“打野直播”影響惡劣、為害不淺,治理起來難度不小。譬如,野外環(huán)境復雜,常常難以確認地理標志物;一些主播還會刻意隱瞞直播地點、人名等信息。種種不利因素對監(jiān)管和執(zhí)法造成了干擾。所以,網絡平臺須加強技術監(jiān)控,自動識別和報告相關可疑信息。同時,網絡平臺應與監(jiān)管部門強化合作與協(xié)同,確保迅速有效地給予打擊和懲戒。
編輯: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