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振彬
24日,中央宣傳部、公安部聯(lián)合啟動“全民反詐在行動”集中宣傳月活動。活動以“警惕詐騙新手法,不做電詐工具人”為主題,旨在積極營造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的濃厚氛圍。
工具人,一個網絡流行語,可解釋為“像工具一樣的人”。在游戲世界里,他們一般帶有輔助功能;在感情、職場等“應用場景”中,工具人會在不知情或心甘情愿的情況下,任勞任怨,甘心付出,一直像工具一樣被使用或使喚。
何為電詐工具人?看看電影《孤注一擲》就知道了。有人蒙頭寫代碼,以供“釣魚”之用;有人是“話務員”,讀著“劇本”引人上鉤;有人做“美女荷官”,有人釋放“內幕消息”,還有一大堆“摳腳大漢”冒充美女陪聊詐騙……這些工具人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常常是被海外“高薪招聘”所誘騙,陷入了恐怖夢魘。
除了這些“一線員工”,還有很多工具人遠在外圍、后臺。比如有人為了區(qū)區(qū)幾百數(shù)千元,就將自己的“兩卡”(銀行卡、手機卡)或微信號、QQ號出租、出售;有的參與兼職,以贈送小禮品為餌拉人入群,實則幫詐騙分子推廣引流;還有“解封工具人”,在騙子賬號被舉報封號時,便以“好友”身份為其解封……這些人并未直接參與實質性的詐騙環(huán)節(jié),但為電詐分子提供作案工具或相應輔助,在前期引流、后期洗錢等環(huán)節(jié)“功不可沒”,將其稱之為“幫兇”毫不為過。
在網絡語境里,工具人可憐兮兮,多少帶點悲情色彩。電詐工具人,更是如此。想想看,電炸團伙之所以需要工具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要隱身幕后、降低被抓的風險。而工具人尤其是外圍工具人,“賺最少的錢,背最黑的鍋”,實名觸犯“幫信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實在害人害己。近年來,境外詐騙集團瘋狂招募“代理人”“工具人”。一些人抱著“發(fā)財夢”被引誘入伙,有的大學生明知一些所謂兼職不太“正規(guī)”,依然為了輕松賺錢以身犯險。從售賣銀行卡到參與“只需動動手指、敲敲鍵盤,收入可觀”的兼職,工具人所獲不過蠅頭小利,卻自毀前程,給人生留下污點,可惡可鄙又可憐可嘆。
白居易有詩云:“勸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贝颂幹袄?,對于不正當利益尤為適用。網絡上信息蕪雜、誘惑頗多,我們自當小心謹慎、仔細甄別,主動對灰色兼職說“不”,看到租號、跑分、解封等兼職反手就是一個舉報,決不成為電詐犯罪鏈條上的任何一環(huán)。
打擊電詐需全民參與,不做電詐工具人應成全民自覺。期待集中宣傳月活動走深、走實,更“貼近”、更精準,聚焦暑期大學生、未成年人等重點群體,積極以案釋法、以案普法,提醒更多人增強法治觀念、提升自我保護意識。賺錢的方式有很多,別沾為法律所禁的任何一個;千萬別給騙子當工具,好好地做個人。
編輯:林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