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平等保護企業(yè)合法權益提供保障
中新推動國際商事爭議解決合作邁上新臺階
圖為中國貿促會副會長柯良棟和新加坡律政部文化、社區(qū)
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就打造國際商事爭議
解決常設論壇簽署合作備忘錄(在線簽約)。 賈嘉 攝
核心閱讀
在當今世界國際經貿往來愈加頻繁、國際商事爭議愈加普遍的情況下,國際商事爭議預防與解決能力,成為衡量一國對外開放水平和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huán)境的重要標識。
繼續(xù)支持基于規(guī)則的多邊貿易體系,合力為企業(yè)提供高效快捷公正的爭議解決服務,中國與新加坡在強化合作的路上再次向前邁進。
作為近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新加坡國際商事爭議解決論壇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國貿促會、新加坡律政部就打造常設論壇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并宣布了中國—新加坡爭端解決聯合機制工作組專家團名單。
在疫情之下,三地有關方面在線上同時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在新加坡,有新加坡文化、社區(qū)及青年部長兼律政部第二部長唐振輝,新加坡律政部常任秘書羅景賢,新加坡高等法庭法官安德烈,通商中國總裁陳佩玲;在北京,有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新加坡共和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呂德耀,全國政協(xié)常委、全國政協(xié)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呂忠梅,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四庭庭長王淑梅,中國國際法學會會長黃進教授;在廈門,有福建省委副書記、海絲中央法務區(qū)建設工作組小組長羅東川,福建省委常委、海絲中央法務區(qū)建設工作廈門領導小組組長崔永輝。
“我們將打造全鏈條、一站式、國際化商事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公信力強、影響力大、認知度高的國際商事仲裁調解機構,我們也將與新方攜手推動國際商事爭議解決合作不斷邁上新臺階,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任鴻斌表示。
中新合作不斷升級
如呂德耀所說,新加坡與中國有著牢固而悠久的關系,兩國友好交往源遠流長,有著高層密切的頻繁交往,在許多領域也開展了務實合作,“我們的雙邊合作是務實深厚的”。
據介紹,過去8年中,中國一直是新加坡最大的商品貿易伙伴,占到新加坡與世界商品貿易總額的14.2%。去年,雙邊商品貿易總額超過了75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6%。在此期間,新加坡也是中國最大的外國投資者?!澳壳拔覀冋谏夒p邊的自由貿易協(xié)定,我們期待當自由貿易協(xié)定升級完成之后,能夠進一步提高投資和服務制度的透明度。”呂德耀說。
鑒于雙方有著廣泛的貿易聯系和經濟合作,“偶爾我們也需要去解決貿易和商業(yè)的爭端,”在呂德耀看來,新加坡和中國有必要共同致力于在爭端解決中維護法治,通力合作,“這將有助于確保我們的企業(yè)在兩國的投資是安全的,如果有任何爭議,都將以公平、低成本且高效的方式進行化解”。
為此,法律和司法合作成為新中雙邊合作的另一個重大領域。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和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共同主持召開的中新雙邊合作聯委會第16次會議上,宣布建立研究爭端解決聯合機制工作組。任鴻斌透露,目前有關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而此前,已經成立了由兩國部長共同主持的新中法律合作委員會,及由首席大法官共同主持的年度法律和司法圓桌會議,并成立了工作組,以聯系探索建立聯合爭端解決機制的可行性。此外,在中國貿促會倡議、支持、推動下建立的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新加坡律師公會即是其發(fā)起會員。
此外,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中國貿促會調解中心分別與新加坡國際調解中心簽訂了合作備忘錄,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與新加坡海事仲裁院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
搭建交流合作新平臺
此次備忘錄的簽署與專家團的成立,更是搭建了中新爭議解決交流合作新平臺。
“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妥善化解國際商事爭議,是平等保護企業(yè)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是深化合作共贏發(fā)展的重要渠道。新加坡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先進理念和重要實踐,為中國國際商事爭議解決機制的發(fā)展提供了有益借鑒?!比硒櫛笳f,近年來,中國逐步完善涉外法治規(guī)則體系,作為首批簽約方簽署了新加坡調解公約,健全了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平臺。設在深圳、西安的國際商事法庭,越來越受到外國當事人的歡迎和信賴。
“打開大門搞建設、辦事業(yè),是中國取得舉世矚目發(fā)展成就的重要經驗,更是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基本態(tài)度,也是中國建設法治國家的不變方向?!眳沃颐氛f,在當今世界國際經貿往來愈加頻繁,國際商事爭議愈加普遍的情況下,國際商事爭議預防與解決能力,成為衡量一國對外開放水平和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huán)境的重要標識。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政府將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體制機制建設納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zhàn)略謀劃,從實施更加積極主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戰(zhàn)略角度,采取多方面有力措施加以推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例如,頒布實施民法典,制定外商投資企業(yè)法等法律法規(guī),為國際商事主體平等開展經貿活動,高效化解爭議,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在體制機制建設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在深圳、西安設立國際商事法庭,組建國際商事法庭專家委員會,啟動運行訴訟與仲裁,調解有機銜接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平臺,與此同時,鼓勵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等國際貿易糾紛多元化解決組織的發(fā)展,采取合規(guī)、風險預警等預防性措施,不斷完善國際商事爭端風險防范機制。
在制度保障和人才培養(yǎng)上面,出臺關于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若干意見,指導中國仲裁制度改革,啟動仲裁法的修訂,推動中國仲裁規(guī)則更好與國際接軌。積極簽署新加坡調解公約,大力促進調解與仲裁的有機結合,不斷提升國際法的學科地位,在15所重點高校設立涉外律師方向法律碩士點,重點培養(yǎng)通曉國際規(guī)則法律事務,適應對外開放需要的法治人才。
展望未來充滿期待
對于未來的合作,雙方都充滿期待。
在唐振輝看來,建立一個由中國和新加坡共同擁有的爭端解決中心,并由熟悉雙方商業(yè)環(huán)境的法律人士組成,會提振相關地區(qū)經營公司客戶的信心。
而建立聯合商事爭端解決機制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在一起可以做更多的事情,開展更多的合作,比如我們可以向上游去發(fā)展,共同考慮制定一套適用于雙方商業(yè)的規(guī)則?!碧普褫x說。
呂德耀認為,新加坡和中國應該進一步拓展法律和司法合作,比如支持基于規(guī)則的多邊貿易體系,加強人文交流,以及營造一個具有支持性的營商環(huán)境,對合同糾紛采取公正的解決方案,才能為新中兩國企業(yè)建立穩(wěn)定、可預測且有利于企業(yè)運營的環(huán)境。
陳佩玲的觀點則代表了新加坡企業(yè)的心聲:“眾所周知,做生意時,商業(yè)糾紛有時不可避免,解決糾紛卻又耗時耗力,而新冠疫情也加重了這種情況,帶來了許多不便?!标惻辶嵴f,如果企業(yè)選擇商事爭議解決,將會為雙方提供一個澄清誤會、節(jié)省成本、找到共同點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保存了未來合作的可能性,畢竟和氣生財。中國新加坡國際商事爭議解決論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臺,能夠促進新中兩國法律界的交流與合作,進而為客戶提供更優(yōu)良的服務。
任鴻斌建議,在制度層面,更加重視爭端預防前置作用,拓寬對話、磋商、合規(guī)建設等途徑,盡量減少爭端發(fā)生。建設多雙邊聯合爭議解決機制,推進區(qū)域間爭議解決合作。在規(guī)則層面,積極使用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借鑒聯合國貿法會爭議解決最新成果,將國際有益做法納入本土實踐。在程序層面,做好爭議預防和解決銜接,推動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面融合發(fā)展。在技術層面,完善線上爭議解決、法律數據庫和外國法查明中心等平臺,提高爭議解決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水平,形成便利、快捷、低成本的爭議解決機制。同時堅持互聯互通,實現國際商事法律合作協(xié)同發(fā)展。各國法律界和工商界應加強法律互鑒、政策溝通、規(guī)則協(xié)調,不斷拓展合作維度、廣度、深度,推動國際經貿規(guī)則的進一步完善,減少和消除貿易投資壁壘。
記者 張維
編輯:周芬棉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