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加今年高考的1000余萬名考生中,有1萬多名殘疾考生,如何確保這些考生順利參加考試,牽動著全社會的心。從為盲人考生專門命制盲文試卷,到允許行動不便的殘疾考生提前進入考場,再到一些考點為殘疾考生提前定制專用桌椅和答題板……可以看到,各地通過各種方式為殘疾考生提供便利和幫助。
近些年來,為了確保殘疾考生能夠無障礙圓夢高考,各地各部門采取了多種措施。自2014年起,我國開始為盲人考生提供高考盲文試卷;2015年,教育部和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專門印發(fā)通知,要求各級教育考試機構為殘疾考生提供必要支持條件和合理便利,并對具體措施、申請程序等予以細化。這種制度化的安排,不僅彰顯了深切的人文關懷,而且更有力地確保了所有符合條件的殘疾考生都能平等參加高考。公開資料顯示,“十三五”期間,高考申請“合理便利”的殘疾人數(shù)量逐年增加,全國共有5.75萬名殘疾考生被普通高校錄取。
確保殘疾人平等、順利參加高考,是我國切實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的一個縮影。為了保障殘疾人能平等接受教育、平等參與社會生活,我國不僅在義務教育法、教育法中就殘疾人教育作出規(guī)定,而且制定了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條例》等一系列專門性法律法規(guī),更進一步明確了各方在殘疾人教育方面的職責。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國殘疾人受教育水平明顯提高,殘疾人事業(yè)取得顯著成就。
對待殘疾人的態(tài)度,體現(xiàn)著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為殘疾人平等接受教育、參與社會生活創(chuàng)造條件,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依法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不僅能讓每名殘疾人都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命運,擁有更加精彩的人生,而且能讓整個社會更加和諧友愛。(馬樹娟)
編輯:周芬棉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