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這標志著我國數字政府建設掀開了新的一頁。與此同時,網絡安全風險也日益顯現,迫切需要構建數字政府全方位安全保障體系。
數字政府建設是信息化發(fā)展的新階段,不但面臨各類傳統(tǒng)網絡安全威脅,還因數字政府的技術和業(yè)務特性,使得風險挑戰(zhàn)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數字政府的運轉靠數據驅動,但數據安全管理責任難以清晰界定。數字政府建設中,數據來源多樣、權屬不同,且為了實現“讓數據多跑腿、百姓少跑路”的目標,對數據共享的需求十分強烈。這導致在數據采集、共享、傳輸、應用過程中涉及非常多的主體,容易導致數據安全管理責任不清晰。而且由于各個政府部門,特別是基層單位的防護能力參差不齊,在共享過程中一旦薄弱部位被利用,就可能引發(fā)全局滲透風險。
二是公民隱私與個人權益保障不足。數字政府在建設過程中匯集了越來越多的公民個人信息,這也使政府獲得了強大的影響公民日常生產生活的能力。這種能力一旦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例如,大數據對于支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超范圍收集、濫用公民個人信息的事件也時有發(fā)生,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數字政府功能越強,越需要具備良好的數據安全利用能力,并保護好公民隱私與個人信息權益。但從現實情況看,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門的法治意識、安全風險意識與能力還沒有跟上數字政府的建設速度。
三是智能化新技術新應用帶來新風險。個別地方政府盲目追求“高大上”,一些企業(yè)也熱衷于在數字政府領域“樹標桿”,這使數字政府建設往往成為一些“時髦”技術的“試驗田”。這固然能為公民帶來很多新奇感受,但也會埋下一些隱患。很多新技術天然缺少安全防護措施,有的甚至還未達到穩(wěn)定運行的技術成熟度,也未經安全評估,便在“重發(fā)展輕安全”心態(tài)的驅使下匆忙上馬,這也使得相關項目極易受到各種攻擊。
針對數字政府建設過程中面臨的網絡安全新挑戰(zhàn),需要嚴格落實黨委(黨組)網絡安全責任制。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法規(guī)制度建設,已經建立起了比較健全的制度體系。如網絡安全方面的等級保護制度、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以及數據安全方面的數據分類分級制度、數據出境安全管理制度等,這都為數字政府網絡安全工作提供了落地抓手。
要使這些制度發(fā)揮作用,離不開強有力的組織實施機制。網絡安全工作必須通過管理層意志來推動,這已經成為共識,但由于數字政府建設的工作內容高度專業(yè)化、非常具有前沿性,使有的政府官員“望而卻步”,產生了“躲避”心態(tài)。但網絡安全責任躲不開甩不掉。根據中央辦公廳發(fā)布的《黨委(黨組)網絡安全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各級黨委(黨組)對本地區(qū)本部門網絡安全工作負主體責任,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主管網絡安全的領導班子成員是直接責任人。這意味著,數字政府網絡安全必須列入地方黨委議事日程,黨委(黨組)書記要親自抓。特別是當前數字政府建設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fā)展中極具分量的重大課題,更需要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抓好安全工作,全方位提升數字政府網絡安全保障能力。
具體來說,構建數字政府網絡安全保障體系,要抓好以下工作:確?!叭健薄R揭?guī)劃、同步建設、同步運營數字政府安全設施,使安全成為數字政府的天然基因。這既體現在安全設計中,也體現在安全可信產品和服務的采購中。
建立數字政府安全運營中心。數字政府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保障數字政府安全運行必須具有全局觀念,進行頂層設計,并形成全面態(tài)勢感知和決策指揮能力。為此,應當建立獨立的安全運營中心,具備一體化的分析識別、安全防護、監(jiān)測評估、監(jiān)測預警、主動防御、事件處置功能。
建設全流程數據安全管理制度,確保數據安全流通和利用。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使每一個公民感到數字時代的溫暖,切實保護公民信息權益。堅持安全和發(fā)展并重,加強數據安全風險防范,實現安全的數據共享,充分發(fā)揮數據要素價值,使數字政府建設成為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作者左曉棟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編輯:周芬棉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