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甸
同樣地處江南,太湖沿岸、錢塘江畔的杭、嘉、湖、紹有的是撐著油紙傘,立于煙雨桃樹下的佳人;有的是閑坐竹林溪畔,曲水流觴吟詩作對的逸士。同樣位于江南,將巍峨綿延的四明山作為脊梁,面對廣闊無邊的大東海敞開胸懷的寧波,卻更像是一個立于船頭、搏擊風浪的勇士。
從紹興的越城區(qū)出發(fā),向東再向東,途經(jīng)上虞,路過余姚,走出了越州的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在寧波的象山遇見山風海濤。象山有許多的山,也有無垠的海,海山伸出護衛(wèi)的雙臂將無數(shù)的城鎮(zhèn)環(huán)抱其間,沿著海岸線一路分布著形態(tài)各異的海灣,鋪滿了同樣金黃綿軟的細沙,帶著泡沫的潮水日夜不息地層層翻涌,拍擊著沙灘,傾訴著海對岸不絕的眷戀與思念。
象山的風,從蔚藍的天空與成堆的云團間遙遙掠過,帶著輕微的海洋的氣息,時而捎來一場疾雨,時而又云散雨止、艷陽高照,把連綿群山、起伏海岸重新上了一遍色彩,讓一切都變得格外明艷清新。
在象山的石浦,數(shù)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漁船,停泊在半月形的漁港里,向外過了圓拱橋,過了海面上珍珠瑪瑙一般散落的群島,往東就是浩渺的東海。
沿山而建的古老漁村,中心的老街是一條高低起伏的青石板路,馬頭墻和垂拱門,如同無言的歌謠,關(guān)帝廟與老院落,似乎還能看見往昔的喧鬧與繁華。每一塊磚,每一面墻,都摻雜海貨的咸腥和歷史的厚重,高聳的城樓,飄揚的旗幟,在海風中遙望遠方,送走無數(shù)場風雨,又在靜默中,迎候一個個黎明。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消防救援支隊)
編輯:蔣起東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