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振東
醉棗也稱酒棗、覲棗、晉棗、蹦棗,是我國北方地區(qū)一種傳統(tǒng)美食。
相傳,唐初李世民大戰(zhàn)薛仁杲于淺水原(今陜西省長武縣),為祭奠陣亡的將士,他特意命人制作酒棗。在用酒棗祭奠陣亡將士的同時,亦將酒棗賜朝臣,上貢給其父唐高祖李淵。李淵食用酒棗后倍加贊賞,遂將酒棗賜名晉棗。
在農(nóng)村老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幾十米高的大棗樹,上世紀80年代初,我當兵離開家鄉(xiāng)時,這棵棗樹就有碗口粗細,枝葉茂盛,結(jié)的棗子又大又甜?,F(xiàn)在,幾十年過去了,這棵大棗樹依然枝繁葉茂,夏天樹蔭能遮住半個院子,每年都會結(jié)上百斤的棗。
小時候,每到棗子收獲季節(jié),母親都會挑選一些好棗,用酒醉起來,待過年時取出食用。幾十年過去了,母親做醉棗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做醉棗之前,首先要準備好大小適中可以封口的壇、罐、缸、甕或玻璃瓶子等容器,洗凈晾干備用。做醉棗用的棗盡量用手一個一個地摘下來,挑選無損傷、無裂紋、無病蟲害,果實飽滿,個頭均勻,肉厚不軟的新鮮棗,切忌用棍棒打棗或搖晃棗樹枝條,以免造成鮮棗外表損傷。
做醉棗時,先將壇、罐、缸、甕或玻璃瓶子等用高度白酒消毒,再把棗子一個個刷上高度白酒后,放入容器里,每放一層棗再噴一次白酒,待裝滿后蓋好蓋子,捆緊扎嚴,再用凈土和泥將罐口密封,勿使漏氣,最后將醉棗罐置于陰涼干燥處儲藏。
由于當時農(nóng)村食物比較匱乏,在寒冷的冬天,新鮮水果更是少見。進入正月,打開醉棗罐,一股濃郁的酒香味撲鼻而來,瑪瑙般透紅的醉棗,散發(fā)出綿長的清香,取一顆放到嘴里,滿口棗香,真是好吃的不得了,大冬天能吃上新鮮醉棗,可真是稀罕物了。醉棗吃不醉,棗香沁人心,老少皆宜,是招待客人、饋贈親友的上等佳品。
據(jù)了解,醉棗營養(yǎng)豐富,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可抑制癌細胞,經(jīng)常食用鮮棗的人很少患膽結(jié)石。棗中富含鈣和鐵,對防治骨質(zhì)疏松、貧血有重要作用。棗所含的蘆丁,是一種使血管軟化,從而降低血壓的物質(zhì)。另外,醉棗還可以抗過敏、除腥臭怪味、寧心安神、益智健腦、增強食欲。
不過,啟封后的醉棗應盡快食用,不宜久放,否則,會因酒精揮發(fā),導致醉棗失去品相或腐爛變質(zhì)。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公安局)
編輯:梁成棟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