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高岳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范天嬌
□ 通訊員 高鵬
離職員工另立門戶,不好好研發(fā)產品,卻想歪點子獲取老東家的技術材料,生產出同類型產品搶生意?!斗ㄖ稳請蟆酚浾呓諒陌不帐巼泄簿肢@悉,寧國警方成功偵辦了這起侵犯商業(yè)秘密案。目前,張某等3人因犯侵犯商業(yè)秘密罪,分別被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至八個月不等,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
不僅快到手的百萬訂單被人突然“截胡”,市場上還出現了與自家一模一樣的產品……這些異常,讓位于寧國市的一家數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起了疑,意識到公司可能出了“內鬼”。
據了解,該公司從事的是技術型產業(yè),專門生產模具類產品。案發(fā)數月前,數控公司正忙著簽訂一筆百萬業(yè)務訂單,對方公司與自己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簽單前,公司上下忙了將近半年,原本信心滿滿、以為將大功告成,卻沒想到“煮熟的鴨子飛了”,訂單竟被突然出現的競爭對手“挖了墻角”。
怎么就突然變卦?數控公司負責人多方了解后得知,競爭對手是浙江杭州一家剛成立一年多的公司,參與競爭的相關人員竟然是自家公司離職的3名員工;更蹊蹺的是,該公司使用的協(xié)議竟然與自家公司如出一轍,而且市場上也出現了與公司一模一樣的產品。
“公司有人泄露了技術機密?”2021年2月23日,從事技術管理的蔣某在公司負責人的陪同下,向寧國警方投案自首。
面對警方的偵查,涉案人員蔣某“竹筒倒豆子”做了如實交代,數控公司的3名離職員工張某、李某和王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為了避免打草驚蛇,專案組圍繞侵犯商業(yè)秘密案的定性、犯罪行為以及所造成的后果情節(jié)等3個環(huán)節(jié)展開秘密偵查,先后收集了相關涉案人員同數控公司簽訂的保密協(xié)議、勞動合同、競業(yè)禁止協(xié)議等相關證據。
“調查相關技術人員時,我們掌握了一條重要線索,數控公司的技術資料具有唯一性,也就是說無法通過市場上的產品推算出技術參數,技術人員也只能在原有圖紙上進行調整?!睋0附M民警介紹,隨著偵查的深入,警方也充分掌握了技術資料傳輸的載體和記錄等諸多重要證據。
5月24日,抓捕時機成熟。專案組兵分兩路,分別在浙江杭州、寧國將張某、李某和王某抓獲。在對涉案人員經營的公司展開調查時,專案組民警現場發(fā)現數控公司的技術圖紙、相關產品的技術參數等重要證據。
經查,張某、李某、王某在數控公司就職期間分別擔任銷售、售后服務、電器控制等部門負責人。離職后,三人在杭州成立一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雖然三人有銷售渠道、有管理經驗、也有售后服務,但苦于沒有核心技術支撐。于是,三人想到了平日關系不錯的數控公司技術人員蔣某。
三人有意拉攏蔣某入伙,蔣某雖然拒絕加入,但礙于情面,先后多次將其在數控公司負責的技術資料提供給對方,并且還提供了業(yè)務談判時所需要的技術協(xié)議等商業(yè)秘密。
張某、李某與王某獲取技術資料后,很快就生產出了同類型產品,憑著銷售、售后和電器管理的便利優(yōu)勢,不僅搶走了數控公司百萬元訂單業(yè)務,也很快搶占了部分市場份額。
專案組民警表示,該案的成功偵辦,也提醒了很多企業(yè),雖然制定了保密制度,與員工簽訂保密合同、支付保密費、設定競業(yè)禁止補償金,但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員工的保密意識以及“留痕”意識,規(guī)范管理商業(yè)秘密,以防發(fā)生泄露。
編輯:梁成棟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