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曉煒
如果說立秋只是輕敲了一下秋天的門,那么,處暑則意味著跨入了秋天的門檻。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jié)氣,處暑即為“出暑”,表示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但隨之而來的秋燥,卻讓人有些難耐。而此時,唯有味蕾中的那些美食,方能起到祛火降燥、貼“秋膘”的功效。自古民間處暑就有吃秋梨、吃鴨子和熬制藥茶等習(xí)俗。與其他美食相比,最誘人的要數(shù)那肥美營養(yǎng)、味甘性涼、不溫不熱的鴨子了,故農(nóng)諺有:“處暑送鴨,無病各家?!薄捌咴掳滕?,八月半芋?!?/p>
這不,立秋剛過,妻子便急不可待地在小區(qū)微信團購群里接龍訂購?fù)柳喠?,處暑?jié)氣她將大秀廚藝,做味道鮮美醇香清潤的老鴨湯。那既能滋補又能潤燥的老鴨湯,是兒女們舌尖上的最愛,也是我的心頭好。與泡在蜜罐里的兒女們相比,我的童年乃至少年,是沒這個好口福的。
我小時候家里也養(yǎng)鴨子,不過從沒有殺了來吃,多是讓鴨子下蛋,拿到集市上賣,用來換些鹽、煤油、針線等生活用品。鴨蛋金貴不說,連鴨毛也是寶貝。我經(jīng)常帶著弟弟們四處撿鴨毛,夏天用來換冰棒,冬天拿去換糯米糖。
最令我難忘的是,每當(dāng)我們從河灘草叢里撿回鴨蛋,母親從不拿去賣,連同平時積攢下的一些,湊在一起腌成咸鴨蛋,等過端午和處暑的時候吃,因為到了端午正值家鄉(xiāng)麥?zhǔn)盏狞S金季,體力消耗大,鴨蛋無疑是最便捷、最奢侈、最能補充能量的美味佳肴。而處暑吃鴨子,是祖輩們留下的傳統(tǒng),靠節(jié)氣安排農(nóng)事的大人們,深諳二十四節(jié)氣背后蘊藏的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鴨子吃不起,讓孩子們在吃鴨蛋和秋梨的過程中,不但能感受到節(jié)日的儀式感,還在潛移默化中認(rèn)識了一個節(jié)氣、傳承了一個節(jié)日。于我而言,至今仍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我初中畢業(yè)后,選擇了參軍入伍,隨之告別了沒有鴨子吃的“艱苦歲月”。在軍營,不論是嫩滑的白切鴨、酸甜的檸檬鴨,還是色澤紅潤、皮脆肉嫩、汁水四溢、香酥溢油的烤鴨,都是連隊餐桌上的“常規(guī)”。與戰(zhàn)友們交流中得知,原來很多地方對鴨子情有獨鐘,甚至將它作為地域美食的代言,北京人愛吃烤鴨、上海人愛吃八寶鴨、湖南人愛吃啤酒鴨……處暑吃鴨子習(xí)俗,在各地廣為流傳。
或許難以割舍味蕾上對鴨子的那份牽掛,轉(zhuǎn)業(yè)安置時,我選在了素有“鴨都”之稱的古都金陵定居?!栋紫卢嵮浴分杏涊d:“金陵所產(chǎn)鴨甲于海內(nèi),如燒鴨、醬鴨、白拌鴨、鹽水鴨、咸板鴨、水浸鴨之類,正四時各擅其勝,美不勝收。”尤其是板鴨和鹽水鴨,久負盛名,那皮白油潤、肉嫩微紅、淡而有堿、香鮮嫩三者具備的鹽水鴨,風(fēng)味更是一絕。試想,炎炎夏日人沒有胃口,鹽水鴨肥而不膩,鮮香味美,絕對讓人食欲頓開。而立秋后就不同了,特別是到了處暑時節(jié),白天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人容易出現(xiàn)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癥,老鴨湯具有清熱安神、滋陰潤燥的效果,俗話說:“嫩鴨濕毒,老鴨滋陰。”此時食用老鴨湯可謂首選。沒想到,妻子入鄉(xiāng)隨俗,早已學(xué)會了煲制此湯的妙法。
“離離暑云散,裊裊涼風(fēng)起?!痹谶@個殘暑褪,新涼生,秋意漸濃的美好時節(jié),捧一碗熱氣騰騰的老鴨湯,既暖胃,又貼心。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委政法委)
編輯:梁成棟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