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紅旗
全院訴訟案件同比下降9.22%,其中,諸葛人民法庭轄區(qū)訴訟案件同比下降31.8%,李村人民法庭轄區(qū)訴訟案件同比下降40.54%……3月26日,河南省洛陽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院長張國強指著案頭的一組數據對《法治日報》記者說:“我們通過‘人民法庭+’模式,堅持和豐富新時代楓橋經驗,爭創(chuàng)無訟社區(qū),繪就基層社會治理新‘楓’景?!?/p>
群眾家門口化解糾紛
拖欠物業(yè)費、鄰居門口堆放雜物……洛陽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法院通過對審判大數據分析,在諸葛人民法庭轄區(qū)排查出成訟率較高的諸葛等4個社區(qū)。法庭庭長金珂帶領干警逐一走訪調研四個社區(qū)的居民結構、司法需求等相關情況后,報請院黨組研究,決定通過“人民法庭+社區(qū)”模式,在社區(qū)設立矛盾糾紛就地化解工作站。
工作站以社區(qū)人民調解委員會為依托,定期了解社區(qū)重大決策和矛盾糾紛排查情況,法官結合審判數據,分析研判矛盾糾紛產生源頭,指導人民調解員及時促進矛盾糾紛就地調解。對于調解不成功的糾紛,引導當事人通過“人民調解平臺”、“河南移動微法院”等在線訴訟服務平臺就地立案。
“2022年,諸葛人民法庭訴前委派工作站調解案件237件,調解成功139件?!ㄍ?社區(qū)’調解工作模式實現就近方便群眾、矛盾糾紛不上交和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的‘就地化解’工作目的?!苯痃嬲f。
農民工當場拿到工資
在李村人民法庭建設工程領域涉薪糾紛訴前化解辦公室,洛陽市城鄉(xiāng)一體化示范區(qū)人社局勞動監(jiān)察科科長王豫指著墻上懸掛的一面錦旗說:“我們再三拒絕,農民工兄弟還是送來了。把它掛在上面,對我們就是一種激勵和鞭策?!?/p>
2023年春節(jié)前,高某等3名農民工前來反映1.4萬元工資被拖欠一事,李村人民法庭法官高珊與王豫合力進行調解,現場以案說法,促使工程負責人當場兌現。
李村人民法庭與區(qū)人社局勞動監(jiān)察部門共同探索解決農民工工資保障及推動形成多元預防化解矛盾體系,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調解。截至目前,已通過“人民法庭+人社”調解工作模式,先后參與化解涉薪矛盾糾紛120余起。其中,成功化解69起外來務工人員討薪案件,依法出具司法確認裁定書,并督促勞務公司主動履行債務,共為80名農民工追回了90余萬元的血汗錢。
“這種調解模式最大限度地節(jié)省了雙方的訴訟及執(zhí)行成本,也減輕了法官的辦案壓力。”高珊說。
治安賠償案結事了
李村人民法庭庭長田曉丹對受案數量及類別分析研判發(fā)現,涉及侵權、鄰里、債務、物權爭議、婚姻家事類的案件,當事人有近半數曾向公安機關報警,且大部分案件已經公安機關進行過治安管理處罰。
李村人民法庭和李村公安派出所在吉慶嘉苑社區(qū)警務室聯合探索建立治安管理糾紛訴前化解工作站,實行“庭所聯動、共解糾紛”工作機制。工作站配備有人民法庭派駐的特邀調解員,對于轄區(qū)內的小糾紛、小矛盾,由值班警官與人民調解員進行化解;對于當事人對抗性較強,可能引發(fā)極端案事件的矛盾糾紛,由法官和警官聯合進行調處,以此建立“治安調解+司法確認”的工作模式,做到派出所和法庭無縫對接、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的有效銜接,形成化解矛盾糾紛的整體合力。
“截至目前,工作站共參與治安調處糾紛40余起,賠償款當場履行16起,引導當事人通過合法非訴途徑解決糾紛14起,因矛盾糾紛涉及鑒定進入訴訟9起,實質化解率達98%,實現了案結事了?!碧飼缘ふf,“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法庭+派出所’調解工作模式,防范‘民轉刑’案件的發(fā)生?!?/p>
“訴源治理是市域社會治理的一項重要舉措,而人民法庭是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我們充分發(fā)揮審判職能在多元預防化解矛盾糾紛中的重要作用,鼓勵和引導當事人優(yōu)先選擇成本較低、對抗性較弱、利于修復關系的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睆垏鴱娬f。
編輯:蔣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