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霞
“我并不想嘗嘗戀愛的滋味,我要追求的是點——詩意。家庭,社會,國家,世界,都是腳踏實地的,都沒有詩意……”北平財政所的小職員、有意跟風(fēng)離婚的“鄉(xiāng)下人”老李,在熱心同事張大哥家吃完涮羊肉,對著大哥煙斗吐出的幾圈藍煙,如此推心置腹。張大哥是有名的“月老”,力行“以婚治國”,還往往是要鬧到“法廳”去的夫婦的調(diào)停者。他出錢出力出“方子”,幫老李回鄉(xiāng)下把家眷接來,“她也許不是你理想中的人兒,可是她是你的夫人,一個真人,沒有您那些《聊齋志異》”!
話劇《老李對愛的幻想》演出現(xiàn)場 馬霞 攝
2025年3月末,由方旭、郭笑主演的話劇《老李對愛的幻想》在北京老舍劇場成功展演。該劇改編自老舍同名長篇小說《離婚》,講述主人公小“智識”分子老李掙扎于詩意幻想和庸俗實際,在傳統(tǒng)和變革進退兩難的苦悶中,經(jīng)由一起“政治”暗殺促成自我蛻變的無奈故事。劇中著力表現(xiàn)民國離婚鬧劇風(fēng)潮下,小市民的情感困境及文化心態(tài),正如老李的舞臺形象:一身灰色長衫,圍著藍色圍巾——灰藍色在老舍筆下是“最不得人心的”,因為“一遇上陽光管保只剩下灰,一點也不藍”。
衙門何以成了怪物
該劇兩位主演,無論是一人扮多個角色,還是二人同飾一角、自我對話,幻像式多維空間的拓展,使劇中對于詩意、恍惚的渲染得以提升,省察誠意引發(fā)現(xiàn)場多重共鳴。對于加入的司局級官員婚外與人手拉手、出街被拍的反腐“熱?!?,更是令人會意。
話劇《老李對愛的幻想》宣傳海報
試問老李眼里的衙門何以就成了怪物?張大哥的大小人物朋友中何以沒有掛律師牌子的?恐怕與民國政局動蕩、司法廣受各種制約不無干系。法治應(yīng)是對權(quán)力的限制,旨在保護無辜者,然而其間頒布的“六法全書”等顯然欠缺有效保障。例如中國首部民法典誕生,卻并未全面實施,封建婚姻家庭制度依然存在。至1947年,國民政府在全國設(shè)立的地方法院僅782所,約占全國縣市總數(shù)的五分之二左右。
劇中關(guān)于衙門的對話一針見血?!肮戮褪菦]事”“只有一樣事是真的——可恨它是真的——和人民要錢。這個怪物吃錢,吐公文!錢到哪兒去?沒人知道。只見有人買洋樓,汽車,小老婆”。對此,老李再“木訥”,心里卻清楚得很。等到從鄉(xiāng)下接來家眷——世界就剩了“一個怪物與一個女魔”。
老李狀況與當今的“北漂”“社恐”熱詞或有一拼。值得一提的是,老舍在原著中對人性的挖掘辛辣有加——對于解決兩地分居,“還不能只接小孩,不接大人?”他很明白,“就是走桃花運,肥豬送上門來,我也舍不得那兩個孩子!”這時的老李的心態(tài),讓人直觀地鏈接到2008年汶川地震時不顧學(xué)生擅自逃離教室的范姓教師,流露出某種原始但并不樸素的危險氣息。
當幻想從半空落下
作為二等科員的老李,但凡被誤以為“是所長的人”,舞臺上剎那得意忘形頗似果戈理《狂人日記》主角、自詡上等人還“膽敢”追求部長女兒的九等文官。尤其當老李獨白道:“大年初一,我開始發(fā)燒?!绷钊嘶秀眲∧孔兂梢徊俊安化偰В怀苫睢钡谋豢疲模﹩T(圓)日記。老李也承認自己大概是有點瘋狂,這點瘋狂主要“敗在不了解自己”。
舞臺深處,通透中泛出詩意藍光的帷幕,更多地象征著通向不同世界的兩面墻,映襯出老李不著邊際而又龐雜困窘的孤寂。其一家四口租來的小家占據(jù)了舞臺右側(cè),地上堆滿書,可見買書看書是他的主要娛樂。相應(yīng)地,八面玲瓏的張大哥那邊,卻是“禮”物成堆。其中鳥籠中的“鳥”充當了除兩位主演外,第三位“主演”——發(fā)音宛轉(zhuǎn)含糊,時而飾鳥,時而充任女性角色。
至老李暗暗心儀的房東家的少奶奶,他的詩意具象化了——靜美、獨立,“情熱像一首詩,愉快像一些樂音,貞純像個天使”??上Щ孟虢K是奢望。待其丈夫與人同居后現(xiàn)身,這位少奶奶還能與之同食共寢,老李的內(nèi)心世界變成個破瓦盆,從半空落下:“生命只是妥協(xié),敷衍,和理想完全相反的鬼混。別人還可以,她!她也是這樣!”
小人革面,君子豹變
當職場與情場發(fā)生沖突,生活往往不堪一擊。假如老李未婚,很可能上演魯迅《傷逝》中的悲劇——未婚同居的小職員涓生,未料惹惱的鄰居是局長兒子的賭友,竟被一紙信函通知失業(yè),詩意生活從此雞犬不寧;在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里,當安娜同情人出走,她的丈夫卡列寧雖身居要職,由于和他人發(fā)生沖突,加之同妻子之間的悲劇,作者尖銳地指出,“卡列寧遇到了一個官場中人最傷心的事——晉升的路斷了”。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只有卡列寧本人渾然不覺。
幻想,指虛而不實的思想?;靡嘤谢髞y、迷惑之意。幻想與瘋狂宛如前后腳出生的兄弟,稍有不慎,就會難分伯仲墮入裂變之境地。所謂大人虎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
老李之“豹變”,恰似豹的成長,要經(jīng)過退去毛發(fā)、日臻成熟以達斑斕絢麗的過程。《周易》革卦云,“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君子豹變,其文蔚也”。不同于身居高位者行動變化莫測,也迥異于小人之“變臉”趨炎附勢,君子豹變,應(yīng)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去丑驅(qū)惡,日新向美,止于至善。
該劇一大反諷在于,張大哥的“巨嬰”兒子張?zhí)煺姹豢凵细锩h的嫌疑,五花大綁捆了去。而將整個生命消磨在維持人的張大哥,作為“一切人的大哥”,一旦有事了,人卻都躲了。老李無奈,不惜出資“夠買兩三畝地”的錢去找惡棍同事小趙,以助大哥“擺平”。趙貪婪過度,結(jié)果可想而知。
老李之“豹變”,充分顯現(xiàn)出文化之“化境”。老李和張大哥實在是應(yīng)該換換姓氏。后者表面上固守“理”與“禮”的傳統(tǒng),經(jīng)不起時代發(fā)展的洪流;而老李,于面壁幻想中不斷地伸展煥發(fā)著生命的觸角,欲“張”不得,欲罷不能。好在老李運氣不壞,救人時遇到了仗義勇為的丁二爺,其“豹變”得以賦能。
最具“革命”血性的人物
丁二爺為報答收留他的張大哥,拯救被他從小抱大、不幸誤入歧途的張大哥的女兒秀真,出手殺死了流氓惡棍小趙,還拿回了張家被訛去的一張房契。老李收留了丁二爺,毅然去職,并攜家眷一道隱居鄉(xiāng)下。張大哥收了房契,公然放話說:“丁二是個廢物!不過老李太可惜了??墒?,老李不久就得跑回來,你們看著吧!他還能忘了北平?”這是該劇另一出反諷。
小趙之死,引出該劇最大的反諷,即隨著新市長的上任,失蹤的小趙被職員們艷羨地以為其又去跑官了,風(fēng)傳要榮升局長。待尸首被發(fā)現(xiàn),錢包尚存,警方疑為政治暗殺,大家又慶幸小趙被殺會保全不少人的飯碗。
老舍劇場前廳老舍塑像 馬霞 攝
在老舍筆下,此案成為當時北平政界一段最驚人最有色彩的歷史。傳說政治暗殺組織里還有日本浪人,使得急欲在各關(guān)鍵崗位換上自己心腹的市長妥協(xié)了。可以暫不更換,但是鑒于市長暗示——接任的花銷太大,于是各局所的經(jīng)費收支報告,務(wù)必改造到新市長滿意為止。
老舍筆下的這起民國“政治”暗殺,也算是一種法治啟蒙,引人深思。正如康德所議論的,“公眾只能是很緩慢地獲得啟蒙。通過一場革命或許很可以實現(xiàn)推翻個人專制以及貪婪心和權(quán)勢欲的壓迫,但卻絕不能實現(xiàn)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見也正如舊的偏見一樣,將會成為駕馭缺少思想的廣大人群的圈套”。
丁二爺?shù)牟回澗攘俗约阂幻€人感覺,丁二爺謀殺情節(jié)在劇中發(fā)展有些突兀。該劇問世十余年,是否可以考慮將劇中最具“革命”血性的關(guān)鍵人物——丁二爺,著墨更多一些?
原著對丁二爺?shù)木駬穸嘤袖亯|。例如,“丁二爺吃完了飯,……他就著每個小鳥的特色起了鮮明的名字。他自居及時雨宋江,小屋里時常開著英雄會”。他貌似無辜地被媳婦嫌棄,嗜酒,以致兒子被他“不可靠的女人”一并帶著遠走高飛了。
丁二爺與李太太和孩子們的投緣,焉知不是另一種詩意?表現(xiàn)時代,表現(xiàn)市井平民對于社會變革的立場,表現(xiàn)個別人耽于不同“幻想”,當作對比觀。
(作者系法制文萃報記者)
作者后記:鄉(xiāng)村承載著更多人的新幻想
老舍《離婚》作于20世紀30年代,直覺老李一家可能回的是山東鄉(xiāng)下。民國期間當?shù)赜嘘P(guān)的鄉(xiāng)村建設(shè)實驗,難以逃脫當時社會政治經(jīng)濟危機的直接影響,在當局或支持或關(guān)閉等不確定態(tài)度下,幾處“實驗縣”,最終效果不盡如人意。
考察同時期問世的費孝通所作《江村經(jīng)濟》一書,該書是以人類學(xué)的方法對江蘇吳江一個村莊——開弦弓村調(diào)查研究的成果,或可“幻想”假如北平一家人回的是“吳江”,會有怎樣的境遇?
按吳江人的看法,“如果婚姻不美滿,那是命運”。除非女方不檢點或不育,否則男方不可以休妻。另一方面,“媳婦無權(quán)提出離婚”。假如男子真的與某位少奶奶戀愛,等待他的或是性命之虞。當?shù)貙σ鸦榕拥氖z行為,“從理論上說,當丈夫的可以殺死奸夫而不受懲罰”。事實上,即便丈夫殺奸夫并非“當場”,在傳統(tǒng)法律文化中都有無罪化的認識傾向。民國時,上海地方審判廳審理過一起顧姓丈夫在捉奸時殺死奸夫的案件,按法律應(yīng)判死刑或有期徒刑十年至十五年,考慮到顧本人也是受害者,被告人顧坤全最終只獲刑兩年。
鄉(xiāng)野本是來處,鄉(xiāng)村承載著更多人的新幻想。老李雖與陶淵明的辭職返鄉(xiāng)殊途同歸,但他定然會更注重孩子們的教育問題。智識者或參與鄉(xiāng)村工業(yè)、助力鄉(xiāng)村經(jīng)濟復(fù)興,或有志于地方教育比如私塾書院的建設(shè),相信關(guān)于家國、社會乃至世界的看法,會更趨于腳踏實地。
編輯:冀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