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法治思想、總體國家安全觀基層實踐
□ 本報記者 吳曉鋒
“依法信訪受保護,違法信訪要處理,依法規(guī)講政策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边@是重慶市豐都縣群眾來訪接待中心義務宣講員彭大姐常說的一句話。
此前,彭大姐是當?shù)匾幻钊祟^疼的“老上訪戶”。如今,她以自身“信訪路”為案例,通過辛酸過往和如今回歸正常生活的轉變,用群眾聽得懂的方式說信訪、講政策、化矛盾。
彭大姐的轉變,與豐都縣體系化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密切相關。據(jù)豐都縣信訪辦主任易勝介紹,豐都縣在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中,用好組織、規(guī)矩、群眾、宣傳“四種力量”,重塑信訪生態(tài)、提升實戰(zhàn)能力。
為營造信訪工作法治化濃厚氛圍,豐都縣創(chuàng)新建立“2+30”宣講做法,推動干部工作行為和群眾信訪行為“雙向規(guī)范”。在縣級層面,組建“干部宣講團”和“群眾宣講團”,督促干部嚴格依法行政、引導群眾依法理性有序信訪;30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各組建一支宣講隊,深入村(社區(qū))、組(網(wǎng)格)開展全覆蓋宣講。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信訪法治化宣講1200多次、覆蓋干部群眾30萬人次。
強化“訪調一體”,把信訪工作與“一院兩會三事分流”深度融合,將矛盾發(fā)現(xiàn)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豐都縣健全縣、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三級矛盾聯(lián)合調處中心,科學配置專業(yè)調解力量,全力推動“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調處、一攬子化解”。
目前,豐都縣已建立行業(yè)性專業(yè)性人民調解組織20個、行政調解室6個、派駐調解室17個。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堅持“糾紛化解走在前”理念,推行開門說理、會商議理、集體答理、公開評理“四理工作法”,讓群眾不僅成為基層治理的“參與者”,還成為矛盾糾紛的“解鈴人”。
對于10年以上的“釘子案”,豐都縣建立“釘子案”領導包保機制,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包案化解,帶動各級“一把手”推動化解重大疑難信訪積案202件,并創(chuàng)新建立干部履職評價指數(shù),把信訪質效作為干部提拔重用、職稱晉級等必查項。
與此同時,豐都縣通過對違法信訪行為人依法處理,引導群眾依法信訪,文明理性表達訴求,形成良好的信訪生態(tài)。
2023年8月,因家屬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譚某真、譚某等10多人到豐都縣興義鎮(zhèn)人民政府以戴孝帕、哭鬧等方式制造事端,向政府施壓要求解決其親屬死亡賠償問題,現(xiàn)場民警多次勸阻仍不離開。最終譚某真、譚某因尋釁滋事被豐都縣公安局行政拘留。
為了提升信訪事項的管理效能,豐都縣著力開發(fā)“疑難信訪事項監(jiān)管一件事”管理平臺,以數(shù)字化提升智能化,以評價度提升滿意度。
易勝告訴《法治日報》記者,該平臺著力針對問題源頭治理難、信息要素收集難、實時掌握進度難、失職失責監(jiān)管難等問題,匯集紀檢監(jiān)察、組織人社、公檢法司、民政等多部門資源,實現(xiàn)對包案領導和責任部門立體評價,充分調動信訪干部履職盡責的積極性,有效推動信訪工作法治化高效、規(guī)范、精準落地。
作為全國14個信訪工作法治化試點區(qū)縣之一,豐都縣信訪登記總量較試點前同比下降29.99%,進京走訪同比下降80%。
“豐都縣將堅持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為主線,聚焦夯實責任、規(guī)范流程、健全機制、打造示范等重點,強化源頭治理、問題攻堅,加強協(xié)作會商、形成合力,讓人民群眾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易勝說。
編輯:趙亞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