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清明日對酒》有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鼻陙恚鹘K追遠的清明傳統(tǒng)在香燭紙灰中綿延至今。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商業(yè)資本滲透與數字技術對祭祀場景的重塑,一些傳統(tǒng)祭祀習俗逐漸變了味道,露天焚燒失控、攀比性消費、虛擬祭品誘導充值等亂象頻出,已然背離了清明祭祀的文化本義,更觸碰了現代法治社會的紅線。
清明節(jié)來臨之際,本報記者深入祭祀活動現場,聚焦“新潮紙扎祭品”侵權、違規(guī)燒紙問題難遏、網絡無紙祭品價格虛高等進行調查采訪,展現傳統(tǒng)禮俗的現代困境,探尋情理法的平衡之道。敬請關注。
街頭焚燒紙錢不文明隱患多
□ 本報記者 韓丹東
近日,在北京市朝陽區(qū)一路口,44歲的女子張某未做安全防護,冒風燒紙祈福。紙錢殘火引發(fā)火災事故,造成7輛機動車被燒毀、2輛被燒損。目前,嫌疑人張某已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
“在‘金元寶’燃燒的過程中我一直心里默念平安健康,整個過程大概持續(xù)了10分鐘?!睆埬痴f,“燒完紙,我用木棍簡單扒拉了一下就離開了,沒有用土掩埋或用水澆滅等方式進行處理,也沒有確認灰燼是否燒透。”張某離開后,未燃盡的火星引燃旁邊雜草并迅速蔓延,火焰穿過鐵皮圍擋下方縫隙,最終引燃了旁邊停放的車輛。
隨著清明節(jié)臨近,群眾祭掃活動增多,加上春季風干物燥,稍有不慎極易引發(fā)火災事故?!斗ㄖ稳請蟆酚浾呓兆咴L北京、天津等地發(fā)現,夜間街頭燒紙、居民區(qū)綠化帶焚香等現象屢禁不止,消防、城管等部門已展開專項整治行動。
4月1日傍晚,記者在北京市朝陽區(qū)某十字路口看到,有人在該路口焚燒紙錢,嘴里還念念有詞。因紙堆面積較大且未設置防火隔離措施,導致煙霧彌漫,空氣嗆鼻,路過的行人紛紛捂著鼻子繞道走。記者注意到,該路口一側是城市綠化帶,附近停放著許多非機動車輛。盡管燒紙的人不斷聚攏火堆,但由于燒紙量較大,一有風刮過,就會有點燃的紙張飄飛到路面上,甚至有紙片落地后仍在燃燒。
“最近晚上樓下十字路口有不少燒紙的人。每次他們離開后,路面上會留下大量灰燼,一堆一堆黑乎乎的,很影響市容,我們出去散步也只能掩鼻匆匆避開。如果有人不小心踩到,心里肯定不舒服?!北本┚用駨埾壬f。
除十字路口外,小區(qū)樓道、樓棟門口、街邊垃圾桶旁也成了焚燒紙錢的“重災區(qū)”。
天津一老舊小區(qū)居民劉先生反映:“清明節(jié)前后,樓道里煙霧彌漫,燒紙留下的黑灰粘在墻上,清理起來非常困難?!?/p>
“樓下的鄰居在樓道里燒紙,樓上煙大得要命,在家都能聞到很大的煙味?!鄙虾>用褛w女士吐槽,因煙霧太大,和樓下居民溝通無果后,她無奈撥打了消防電話。
“鄰居看到消防人員來了以后,就將東西收進房間。消防人員說,對于這種情況,他們也沒有辦法,最近一天內接到好幾起類似的報警,只能上門勸說?!壁w女士說。
上海楊浦某小區(qū)近日發(fā)生一起因祭祀不當引發(fā)的火災事件。小區(qū)公共監(jiān)控視頻顯示,張某在樓棟門口燒紙祭祀后,隨手將未完全熄滅的紙錢灰燼倒入路邊的垃圾桶,引發(fā)垃圾桶著火,附近一輛汽車的車頭被燒毀。
在一些鄉(xiāng)村的山間地頭,不文明燒紙行為更加常見。
來自浙江紹興的段先生近日因祭掃燒紙險些引發(fā)火情——在回鄉(xiāng)給已故父親掃墓時,他燒了不少紙錢,突然一陣風刮來,將帶有火星的碎紙屑吹到不遠處的枯草堆上,瞬間火星四濺,火勢迅速蔓延。因為沒有滅火工具,他只能用衣物撲打火焰,但收效甚微。幸好同在附近祭掃的居民聽到呼救后,一起幫忙滅火,才將火勢控制住。
河北滄州居民李先生在上墳地燒紙時發(fā)現,除個別近年新修的墓地外,多數年代較遠的墳墓前都因為沒有澆筑水泥或長期沒人打理而雜草叢生。有趕時間的家庭在簡單打掃后就開始燃燒黃紙,并且在明火未完全熄滅時就已離開現場。
“近日風很大,如果風吹火星到其他地方,那多危險?。 崩钕壬f。
天津某村一村民連日來都在村口做防火工作。他告訴記者,因為該村地處山林地區(qū),原則上不允許燒紙祭祀,但許多村民根本不聽勸阻,有的村民經勸阻后回去了,但等工作人員不注意又跑去墳地燒紙。
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孟強告訴記者,我國不少地方已經出臺了相關規(guī)定,禁止在公共場所焚燒各種祭祀品。但由于不少人仍然保留了在特定節(jié)日或忌日為逝去親人焚燒祭祀品的習俗,而可供焚燒的場所有限,因此就出現了私自在小區(qū)、路邊、樓道內甚至山林間焚燒紙錢的行為,存在消防安全隱患和環(huán)境污染危害。
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fā)現,針對此類現象,多地公安、消防等部門聯合開展“文明祭祀”專項行動:對十字路口、居民區(qū)、陵園周邊等區(qū)域加強夜間巡邏,利用無人機監(jiān)測隱蔽焚燒行為;部分城市啟用高清攝像頭抓拍,對違規(guī)者通過短信警示、現場處罰相結合;在社區(qū)開展消防法和市容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條例普法講座等。
一些地方推出了替代性措施:上海、廣州試點“鮮花換紙錢”活動;南京雨花臺功德園向市民承諾,祭祀期間擺放在陵園內的鮮花如有遺失,陵園負責賠償等值鮮花。
受訪專家指出,雖然有關部門已加強治理,但根治不文明燒紙亂象仍需法律震懾、環(huán)保倡導與文化宣傳多管齊下,用“文明祭祀”代替“傳統(tǒng)焚燒”。
“我國有著悠久的祭祀文化傳統(tǒng),人們通過祭祀表達對逝者的緬懷。但傳統(tǒng)的祭祀行為伴隨著焚燒祭祀品、燃放鞭炮等儀式,難免產生污染環(huán)境、制造噪聲、引發(fā)火災等隱患或危害?!泵蠌娬f,在城市化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需要平衡“祭祀自由”與“環(huán)境保護”“公共安全”等公共利益。但一些地區(qū)采取“一刀切”禁止焚燒祭拜的管理手段,并不能兼顧傳統(tǒng)習俗,可能引起部分群眾不滿,使其轉而在更加隱蔽或危險的地方如居民區(qū)、馬路邊甚至居民樓樓道內私自焚燒祭祀,反而增加了管理難度和安全隱患,引發(fā)更多的問題。
“堵不如疏?!泵蠌娊ㄗh,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qū)的實際情況,制定靈活的政策,例如農村地區(qū)可以允許在空曠安全的區(qū)域適度焚燒,城市地區(qū)則應受到更多限制。在城市中也應當劃定一些專門的祭祀區(qū)域,配備必要的消防設施和人員,允許人們在特定時間內進行焚燒祭拜,這樣既滿足人們祭祀的需求,又能保障公共安全。同時,應當繼續(xù)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文明祭祀的認識,推廣綠色祭祀,鼓勵使用鮮花祭奠、網絡祭祀、電子香燭等低碳環(huán)保的方式,逐步取代傳統(tǒng)的焚燒習俗。
制售紙扎豪車高仿冥幣涉嫌違法
□ 本報記者 韓丹東
近日,“外賣小哥運送紙扎版‘小米SU7’”一事登上熱搜榜,引發(fā)社會關注。
臨近清明節(jié),《法治日報》記者走訪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一些售賣祭祀品的店鋪發(fā)現,部分“新潮紙扎祭品”熱銷:“小米SU7”“保時捷”“奔馳大G”“豐田埃爾法”等“車型”眾多,一些產品還原了全景天窗、輪轂、車標等細節(jié),車牌可以選“頂級靚號”,甚至配備了“司機”。除汽車外,還有名煙、名酒及手機等紙扎祭品在售。
“這是今年賣得較好的款式,現在年輕人就喜歡買這類祭品祭拜先人。”在天津薊州一白事大全商店內,商家向記者介紹最新款“紙扎蘋果手機”。
這家店的面積不算太大,但里面的祭祀品很齊全,“紙扎新款游戲機”“紙扎電腦”“紙扎汽車”等琳瑯滿目。記者注意到,這些產品多數未標注廠家信息,但品牌清晰,遠遠看起來和真的相差無幾。
“近年來許多年輕人都在問有沒有紙扎的汽車、手機、麻將等,他們想通過燒紙的形式表達懷念,讓去世的人在另一個世界用上最新的產品。”北京一商鋪老板告訴記者,看到市場需求后,他今年也進了一些類似商品。
記者仔細觀察貨架上的商品,發(fā)現這些“新潮紙扎祭品”的制作十分逼真,如“紙扎蘋果手機”,將品牌標志一比一印在商品背面;“紙扎中華香煙”,乍一看和普通香煙盒沒有任何區(qū)別。
走訪中,記者看到許多店鋪的老板會自己動手用紙扎汽車或手機。一輛汽車由兩部分構成,上面和下面兩張紙,然后折疊,再用膠水粘貼,一輛“紙扎汽車”就完成了。
在電商平臺售賣“新潮紙扎祭祀品”的商家也有不少。
以某款“紙扎汽車”為例,其產品不僅標有清晰的Logo,車型也是該品牌最新款。在線上,該款“汽車”的售價從10元至30多元不等,線下店鋪的售價則為20元至40元不等。不同的是,線下售賣的“紙扎汽車”一般只有車輛本身,有些會送“駕駛證”;但線上有商家承諾“無須組裝,成品發(fā)貨,下單就贈駕駛證及充電樁”,還有商家甚至承諾贈送“司機”——車內有逼真的駕駛員設計。記者看到,線上這類產品的銷量達數百件。
記者調查發(fā)現,“紙扎汽車”的成本并不高。河北保定某公司負責人介紹,他們只做半成品銷售,以未粘貼折疊前的兩張紙的形式發(fā)貨,批發(fā)價1.1元一輛,后期需要自己折疊粘貼,300件起售,不包運費,送膠水。在線上某批發(fā)平臺,類似產品300件的售賣價格與此差不多,如果量大,價格可控制在1元內,且包郵。
除了“新潮紙扎祭品”外,還有不少店家在大量售賣人民幣樣式的冥幣。
記者走訪多家壽品店發(fā)現,這種高仿人民幣的冥幣與真實的100元人民幣相差無幾,甚至有防偽標識,只不過冥幣的發(fā)行銀行處印的是“中國天堂銀行”或“天地銀行”,右下角或側面有“保佑子孫后代五福臨門”“路路通”等字樣。
線上售賣此類冥幣的商家也不少。他們大多規(guī)避“人民幣”關鍵詞,而是以貨幣、冥幣或者諧音字代替。在某電商平臺,記者搜索到多款標注為“高仿真貨幣”的冥幣,一些商家對冥幣上的部分元素做了“打碼”。
有商家介紹,收到的貨是高仿人民幣,但為了防止被平臺下架,所以要“打碼”。
“凡是帶有‘人民幣’字樣的商品,平臺都會進行下架處理?!痹撾娚唐脚_客服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規(guī)定,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禁止在宣傳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幣圖樣,包括祭祀用品。
這些冥幣多為分沓銷售,每小沓48張至100張,售價1元至3元不等,如果要一整捆10沓,一般是10元左右。在線上,有些商家還推出各種面值的大禮包,比如各種面額10沓480張8元,大面額20沓1200張12元等。
這些冥幣的成本不高——大商店或者白事大全店會去源頭拿貨,幾十元一箱,一箱96捆至100捆不等,每捆核算下來幾毛錢。而在線下店鋪售賣,每捆10元左右。
冥幣也存在“缺斤少兩”的情況:有商家為凸顯數量以吸引顧客,稱每沓冥幣100張,可記者購買后發(fā)現每沓實際只有50張左右。
天津一店鋪老板介紹,一般冥幣印刷粗糙,多使用再生紙,高仿人民幣的冥幣所用紙張雖好于其他冥幣用紙,但還是較為粗糙,每沓不可能捆100張,最多幾十張?!岸际菬o先人的,誰會數這個,更不會較真。”
該老板告訴記者,他一般是去源頭進貨,類似冥幣一箱100捆,拿貨價40元左右,后續(xù)他會隨機搭配幾樣其他的紙錢,裝一個袋子,10元一袋,方便銷售。
在浙江海音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瑾看來,根據商標法規(guī)定,“紙扎汽車”“紙扎蘋果手機”等“新潮紙扎祭品”如果未經授權使用品牌標識,可能構成商標侵權和不正當競爭行為。許多被使用商標都屬于馳名商標,在祭祀品上未經授權使用這些商標,可能會讓公眾對相關品牌和祭祀行為產生不當關聯,從而損害這些品牌的形象和社會評價,侵害品牌方的合法權益。
上海誠康律師事務所主任張大成補充道,“新潮紙扎祭品”若以焚燒為主要使用方式,則可能因違反大氣污染防治法關于露天焚燒產生煙塵污染物的禁止性規(guī)定面臨查處。若采用可降解材料且無須焚燒(如電子祭品),則存在合規(guī)空間。市場監(jiān)管部門要依據產品質量法細化分類標準,避免執(zhí)法擴大化。
“市場監(jiān)管部門、知識產權保護部門、民政部門等要建立聯合監(jiān)管機制,加強對祭祀品市場的日常巡查和專項整治,加強對殯葬用品生產、批發(fā)環(huán)節(jié)的抽查,查處違規(guī)使用人民幣圖樣或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產品?!北本├砉ご髮W法學院教授孟強說,應強化對生產廠家和銷售商家的教育,增強其法律意識,從源頭上杜絕侵權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推動祭祀品行業(yè)自律,鼓勵商家“去品牌化創(chuàng)新”,制定相關的產品設計和生產規(guī)范,避免出現違法侵權產品。
莫讓網絡電子祭品收割“孝心”
□ 本報記者 韓丹東
青山環(huán)繞、白鶴飛翔的畫面配上悠遠的背景音樂,墓碑、蠟燭、鮮花、焚香等一應俱全……近年來,網絡祭奠活動興起,無紙祭奠形式成為清明節(jié)新氣象。
所謂網絡祭奠,簡單來說就是將傳統(tǒng)的祭祀儀式搬到線上。人們可以通過專門的祭奠網站、App、小程序、公眾號或社交平臺,創(chuàng)建虛擬的紀念館、墓地,進行獻花、上香、留言等祭祀活動。
《法治日報》記者采訪發(fā)現,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網絡祭奠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已逝親朋的哀悼。在他們看來,網絡祭奠是“互聯網+”時代一種新的祭掃方式,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可隨時隨地表達思念之情。但與此同時,網絡祭奠也存在不少問題,如建館審核形同虛設、虛擬祭品價格虛高等。
在多個網絡祭奠平臺上,記者注意到,注冊流程并不復雜,只需填寫姓名、性別、照片、出生和逝世日期、與逝者關系、墓志銘以及任務簡介就可以創(chuàng)建紀念館。
在創(chuàng)建祭奠內容時,可隨意填寫虛假姓名和圖片,甚至將出生及逝世日期均勾選為測試當日,也能立刻創(chuàng)建祭拜頁面,且無須經過任何審核步驟,便能在公開頁面中被搜索到。也有些平臺設置了私密選項,可以勾選“設為私人館”。記者在相冊中隨意挑了一張圖片上傳,也順利通過了審核。
有受訪者直言,網絡祭奠的本意是為生者和死者架起思念之橋,但因為審核不嚴,平臺很容易被個別人當作惡搞手段和尋仇發(fā)泄途徑。“軟件后續(xù)不更新,導致屏幕不適配”“突然連續(xù)幾天顯示網絡錯誤”“軟件已經用了幾年,錢也付了不少,可現在打不開了”……不少網友留言吐槽網絡祭奠平臺的問題。
創(chuàng)建紀念館后,記者發(fā)現電子祭品的品類繁多,有蠟燭、貢品、鮮花、水果、特色菜、禮物、書籍、樂器、服飾、家電、別墅等。記者粗略數了一下,品類近20種,囊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個品類還有不同物品,差不多有上千種。
但這些電子祭品的價格卻不便宜。記者注意到,最便宜的是售價1元的香或者紙錢,而且只有3款商品售價是1元,其余諸如鮮花等都是3元起,幾十元的香燭、家電家具、上百元的豪華別墅、私人飛機等。
北京居民李女士對此深有同感。幾年前,她給海葬的老人創(chuàng)建了一個紀念館,平臺每逢重要節(jié)日都會推出高價虛擬的祭品,一個虛擬的豪華別墅售價高達數百元,近日平臺限時推出的“豪華祭祀套餐”售價1000多元,“這比線下購買紙扎祭品都貴”。
“一些平臺宣稱‘讓親人在那邊風風光光用上頂好的產品才是真孝順’,好像不買就不孝順一樣。這些行為不僅違背了祭祀的初衷,也傷害了人們對逝者的感情?!崩钆空f。
記者注意到,不少網絡祭奠平臺都推出了會員服務,開通會員后可享受更多特權,如免費使用某些高級祭品、擁有專屬的祭奠頁面等。但根據受訪者指引,記者嘗試發(fā)現,有的平臺使用起來并不流暢,承諾會員才能享受的服務,連功能都沒有開通。
李女士開通會員后發(fā)現,自己享受的權益并不比之前多,平臺承諾的會員積分換代幣,連使用入口都找不到?!熬瓦@樣的使用體驗,平臺每年還要增加會員費,簡直就是在收割‘孝心’?!?/p>
對于網絡祭奠存在的問題,浙江海音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瑾建議,平臺應建立嚴格的審核機制,對用戶注冊信息和祭奠內容進行全面審核,確保信息真實可靠,通過實名認證、上傳死亡證明等方式,從源頭上杜絕虛假信息和活人被祭的現象;可以提供免費的基礎祭奠服務,對于一些增值服務,須明確標注價格,讓用戶自主選擇,避免過度消費;還要采用先進的加密技術,防止用戶信息泄露,確保用戶在平臺上能夠安心緬懷逝者。
□ 鏈接
我國制定了不少與清明祭祀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既注重尊重傳統(tǒng)習俗,又強調文明祭祀與公共安全的平衡,主要涵蓋以下方面:
防火安全的法律規(guī)制
1.明火祭祀的限制
國家嚴禁在林區(qū)、草場、墓區(qū)等防火區(qū)焚燒紙錢、燃放鞭炮,違者可能構成失火罪。根據刑法規(guī)定,過失引發(fā)火災造成重大損失的,可處3至7年有期徒刑。各地民政和林草部門要求加強火源管控,設置防火檢查點,并鼓勵群眾舉報違規(guī)用火行為。
2.消防與森林防火法規(guī)
消防法明確禁止在火災高風險場所使用明火,違者將面臨拘留或罰款。林草部門要求清理墓區(qū)可燃物,嚴查野外違規(guī)用火,并部署消防力量前置以應對火情。
祭祀用品的合法性管理
1.禁用高仿人民幣冥幣
生產、銷售模仿人民幣圖樣的冥幣違反人民銀行法及人民幣管理條例,最高可罰5萬元,并需銷毀非法圖樣。
2.環(huán)保祭祀的倡導
多地政策鼓勵以鮮花、植樹、網絡祭掃等替代傳統(tǒng)焚燒,減少污染。例如云南省倡議推廣骨灰生態(tài)安葬、集體共祭等方式。
英烈保護與公序良俗
1.禁止褻瀆英烈
英雄烈士保護法規(guī)定,以侮辱、誹謗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規(guī)范墓地選址與遷移
殯葬管理條例規(guī)定,禁止在耕地、林地;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和文物保護區(qū);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qū);鐵路、公路主干線兩側建造墳墓。
政策倡導與移風易俗
1.文明祭掃的推廣
民政部聯合林草局要求各地挖掘清明文化內涵,通過集體追思、主題展覽等活動引導厚養(yǎng)薄葬理念,優(yōu)化殯葬服務。
2.安全與低碳并重
多地倡議錯峰祭掃、綠色出行,嚴控噪聲擾民(如禁止沿途播放哀樂)。鼓勵采用樹葬、海葬等生態(tài)安葬方式,減少土地占用。
法律與習俗的平衡
政策允許傳統(tǒng)焚燒習俗在指定安全區(qū)域進行,但需符合防火規(guī)定。例如,部分地區(qū)設置集中焚燒點,要求居民清理余火,避免引燃周邊環(huán)境。
(本報記者 韓丹東 整理)
編輯: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