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昊
“現在開庭。”隨著法槌落下,北京市通州區(qū)人民法院的圓桌法庭里,一起未成年被告人交通肇事案件被宣告開庭審理。
小軍(化名)為逞一時意氣,無證駕駛借來的摩托車上路,不慎將老人孫某撞倒使其受了重傷,并造成車輛受損。檢察機關指控小軍犯交通肇事罪,依法提起公訴。
談起這個案件,承辦該案的北京市通州區(qū)人民法院法官王歡歡說,小軍自幼父母離異,與母親一同生活。母親忙于生計對小軍疏于管理,加之父親長期缺位,小軍成長過程中的不良行為未能得到正確引導和有效矯正。
這樣的情況不是個案。家是孩子成長的起點,現實中,一些孩子卻在成長之初就因缺失了家的關愛與教育,從而比同齡人走了更多彎路。
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進法賦予人民法院家庭教育指導的法定職責。《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人民法院積極履職,喚醒家長家庭教育意識,為孩子重新點亮家庭教育的“燈火”,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為孩子掃除陰霾
“如果不是在法庭上,我可能不會同時見到我的爸爸媽媽?!蓖彯斕欤≤妼ν鯕g歡說。
經法院主持調解,小軍的父母合力籌措錢款,積極賠償被害人各項損失,取得被害人的書面諒解。小軍因犯交通肇事罪被判處刑罰,但考慮到其犯罪情節(jié)、認罪態(tài)度、社會危害性等因素,通州區(qū)法院依法對其適用緩刑。
但小軍父母再次因此事發(fā)生爭吵,指責對方對于孩子未履行應盡的職責。見到這樣的情形,王歡歡與這對父母進行了一番長談。
“在庭前,工作人員向你們送達了家庭教育指導‘三封信’,是否收到?”
“收到了,也已經閱讀過了?!?/p>
“之所以為你們發(fā)送這些信件,是因為作為父母,您二位需要好好補補課了?!?/p>
“希望你們能認真閱讀家庭教育指導信,深入了解孩子在各個成長階段的需求,好好思考自身作為父母的職責,給孩子一束光,不要再讓陰霾籠罩他的人生?!?/p>
經過王歡歡耐心地勸導,小軍父母開始正視自己以往在監(jiān)護過程中的過失,表示今后會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通州法院少年法庭梳理近年來審結的130余件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發(fā)現,近六成未成年被告人實施犯罪、近三成未成年被害人遭受犯罪侵害與其缺失家庭關愛和監(jiān)護教育有緊密關聯(lián)。”王歡歡說,對此,通州法院少年審判團隊結合未成年人各階段生理、心理特點,用真切、平實的語言撰寫了家庭教育指導“三封信”,持續(xù)推動家庭教育工作與司法實踐深度融合——
《致未成年人朋友的一封信》鼓勵未成年被害人通過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走出陰影,重燃生活的希望;提示未成年被告人深刻認識自身違法行為,自覺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嚴格自律。
《致未成年人家長朋友的一封信》普及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基本內容及家長的法定監(jiān)護教育職責,敦促他們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成為負責任的家長。
《未成年人各階段教育重點提示》有針對性地向家長介紹不同年齡階段的未成年人培養(yǎng)、關注的重點。
王歡歡說,針對涉案未成年人家長重點關注的共性問題,通州法院多次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組織開展集中性教育指導;針對案件中的個性問題,通過實地走訪慰問,為涉案未成年人進行心理疏導,對家長進行針對性家庭教育指導,并開展長期跟蹤,持續(xù)密切關注涉案未成年人成長情況,幫助家長提升監(jiān)護能力,改善親子關系。
精準指導家庭教育
“在法院審理的涉未成年人案件中,無論是刑事案件,還是民事案件,在其背后大多都能看到問題家庭和問題父母。而家庭教育指導承載著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弘揚傳統(tǒng)家庭美德的重要職責?!鄙綎|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副庭長羅瑩對家庭教育指導令的作用也有著深刻的觀察。
面對不同的家庭情況,如何讓家庭、家長、孩子都有實實在在的收獲和提升?羅瑩說,近年來,山東法院積極探索實行“兩書一令”,即“告知書+承諾書+家庭教育指導令”的指導方式。全省法院根據案件具體情況,著眼家長自身和親子關系兩個維度,根據未成年人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社會關系、受教育程度,精準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內容包括參加親子教育課程、定期情感溝通、加強親子陪伴、禁止家庭暴力等多個方面。
臨沂市蘭山區(qū)人民法院建立“青檸計劃”社會觀護項目,聘請家庭教育專家制定青少年社會觀護方案、監(jiān)護人家庭教育指導方案,要求責任人按時參加親職教育、家庭教育課程,接受家庭教育指導。
日照兩級法院均建立了家庭教育跟蹤幫教一案一檔制度,通過入戶家訪、與村(居)委會保持聯(lián)系、建立指導日志等方式動態(tài)掌握家庭教育后續(xù)跟蹤幫教工作,鞏固家庭教育指導成效。
山東法院還探索“法院+社工+N”的多部門聯(lián)動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由法院主導,專業(yè)社工負責駐站統(tǒng)籌,民政、婦聯(lián)等多部門參與,推進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站建設,開展家庭教育個案靶向指導。
在加強普法宣傳方面,德州市夏津縣人民法院定期舉辦“家風家教·德廉微課堂”活動,東營市河口區(qū)人民法院組織“家長法庭開放日”,為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羅瑩介紹說,山東法院還推行了校園安全先議辦公室試點工作,法官擔任法治副校長期間發(fā)現學生家庭教育存在問題,會開展家庭教育普法講座,并對個案引入家庭教育指導師進行專業(yè)指導,實現未成年人的家校法共育。
辦好“家長學校”
《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多年來,各地法院與相關職能部門一道,圍繞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不斷探索、前行,開設“家長學?!保囵B(yǎng)家長“依法帶娃”的思維,防止“甩手”家長的出現。
早在1989年,上海市長寧區(qū)人民法院就開設了“為孩子父母學?!?,這所學校一辦就是35年。學校是以離婚案件當事人為學員,進行法治教育、倫理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法庭學堂”,以親子之情喚醒離婚案件當事人對子女的愛與責任心,提醒他們正確認識“婚姻自由”的含義,避免“草率離婚”;告誡當事人認清自身對子女負有的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北京市延慶區(qū)人民法院在2022年4月成立了北京市首個區(qū)級“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從區(qū)婦聯(lián)、團區(qū)委和區(qū)教委聘請行業(yè)專家作為志愿者,和法官一起研發(fā)測試量表、開發(fā)課程,并共同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其中,延慶區(qū)法院研發(fā)的“家長核心勝任力測評”有20道題目,涉及情緒行為模式、教養(yǎng)基礎知識等5個測評維度,參評人的答題情況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其勝任父母角色的能力,便于法官將個性化、專業(yè)化的養(yǎng)育建議反饋給當事人。評測作為庭前家庭教育指導環(huán)節(jié),幫助家長正確認識和處理婚姻、家庭、親子關系,改進教養(yǎng)方法。
“互聯(lián)網+”的運用,讓法官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開展得更加便捷高效。浙江省溫州市兩級法院合力開發(fā)了“法護家安”應用,老百姓可以登錄浙里辦App,搜索“法護家安”,在家庭教育指導模塊了解相關資訊,獲取普適性、預防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法官則可以一鍵生成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家庭教育指導令、協(xié)助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函等文書,定向推送至相關案件當事人;也可向婦聯(lián)等單位一鍵發(fā)起協(xié)同任務,由相關單位安排家庭教育指導師進行個案指導。
家庭教育是“家事”更是“國事”,人民法院正不斷為未成年人點亮家庭關愛和教育的“燈火”,攜手家長“修身齊家”,為國家之治打下堅實基礎。
漫畫/高岳
編輯: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