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東升
□ 法治日報全媒體報通訊員 王茗逸 張鴻曌
“未成年人遭遇家暴可以向誰求助?”近日,一場圍繞高中政治課本《法律與生活》的討論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qū)人民法院展開。這是柯城法院“浙里春風·紅青庭”未成年人審判工作室今年接待的第三十一批學生,也是柯城法院法治副校長工作融入學校法治教學的又一嘗試。
早在2000年,柯城法院法官琚曉陽被任命為柯城區(qū)汪村鄉(xiāng)中小學的法治副校長,將法治教育融入學生成長日常。此后,柯城法院以琚曉陽為代表的一代代法治副校長,相繼開展不同形式的“護苗”行動……他們不忘初心、以愛護航,將法治種子播撒至青少年心中。
結對培養(yǎng)
期待、緊張、激動,小睿始終記得自己成為“小蜻蜓”法治宣講員后第一次普法的心情。那是一個周六,他和另外幾名小伙伴一起,在柯城法院兩名法治副校長的陪伴下,來到鹿鳴大草原開展普法宣傳。
“8周歲以下的小朋友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薄芭龅叫@欺凌,要敢于尋求幫助?!被顒咏Y束后,小睿自豪地說,“以前都是聽老師、法官給我們上課,今天通過我的講解讓更多人了解法律知識,感到非常榮幸?!?/p>
今年3月,柯城法院聯(lián)合區(qū)教育局,以“自主報名+學校推薦”的方式面向轄區(qū)中小學招募“小蜻蜓”法治宣講員。經(jīng)過層層選拔,14名同學們來到柯城法院,由法治副校長們結對培養(yǎng),全面學習法律知識。
“小朋友們天生好奇、觀察力強、反應靈敏,他們能夠從與成人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更多直觀的意見建議,這正是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所需要的?!闭劶盀楹握心肌靶◎唑选狈ㄖ涡v員時,“浙里春風·紅青庭”負責人、法治副校長孫宗玲解釋道。
如今,在法治副校長的帶領下,“小蜻蜓”法治宣講員已開展民法典解讀、情景劇表演等活動20余次。
合力幫扶
踏入小徐家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滿滿一墻的獎狀。小徐曾因盜竊罪被柯城法院判處緩刑,承辦法官、法治副校長葉柳娟會定期跟蹤回訪。
“這孩子小時候一直很聽話,學習成績也不錯。但自從他爸媽離婚以后,就像變了個人一樣?!闭f起往事,小徐奶奶還是止不住地抹眼淚。
父母離婚的陰霾與家庭教育的缺失,讓小徐變得沉默寡言,與父親也日漸疏遠。初中時,小徐結識了一群社會上的“好兄弟”,之后便經(jīng)常逃課、打架。17歲那年,在“好兄弟”的攛掇下,小徐開始拉車門盜竊。
“青少年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打底塑形期,父母正確的引導至關重要。當他們在家中無法感受到存在感或自我價值時,很可能向外尋求榜樣、價值感與被接納感,就很容易受到錯誤群體的影響,進而誤入歧途。這種現(xiàn)象,高發(fā)于離異家庭與留守兒童?!薄凹t青庭”聘用輔導員、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袁瑋紅表示。
找到“病灶”,承辦法官與聘用心理輔導員對癥下藥。多次精準疏導下,小徐逐漸理解父親掙錢養(yǎng)家的苦衷。小徐父親也進行了反思,承諾以后多陪伴在孩子身邊。如今,小徐主動學起了技術,希望盡早工作減輕父親的壓力。
面對未成年人犯罪,柯城法院始終堅持“寬容但絕不縱容”原則,以“青春期觸法行為糾正”為主線,逐案落實審前調查、判后回訪,用刑教結合的方式最大限度發(fā)揮司法力量在未成年人保護中的作用。積極做好源頭預防,法治副校長結對幫扶留守兒童、流動兒童,聯(lián)合志愿者開展學業(yè)輔導、親情陪伴、愛心捐贈等活動,累計舉行專項行動13次,幫助解決生活、學業(yè)等困難31個。
精準糾偏
“太感謝你們了,戶口辦好了,小滿以后就能順利上學了。”電話那頭,小滿母親鄭某高興地說。
這是一起撫養(yǎng)費糾紛案件,因小滿未滿3歲,由母親鄭某代理起訴父親周某,索要撫養(yǎng)費。案件審理過程中,柯城法院承辦法官孫宗玲了解到,鄭某與周某自2021年12月分居。分居期間,小滿一直跟隨鄭某生活,生活費均由鄭某支付。
此外,因出生證明原件遺失,周某一直不配合補辦出生證,小滿至今未辦理落戶。眼看小滿到了入園年齡,但戶口問題一直未解決,鄭某擔憂不已。
孫宗玲認為,當務之急是先解決孩子的戶口問題。她不厭其煩地聯(lián)系周某,耐心勸說周某以孩子利益為重。多次做思想工作后,周某同意協(xié)助補辦孩子的出生證明,但表示,其在分居期間歸還二人外債30余萬元,故分居期間的撫養(yǎng)費應由鄭某獨自承擔。
“撫養(yǎng)子女是父母應盡的法定義務。小滿還小,正是需要父母呵護的時候,無論兩人夫妻關系如何,都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長?!苯?jīng)過孫宗玲的疏導,周某同意之后每月支付小滿撫養(yǎng)費,但仍拒不支付此前的費用。最終法院判決周某支付小滿自2021年12月起至2024年3月止的撫養(yǎng)費4萬元。
判決后,孫宗玲開展判后答疑和釋法說理,強化周某自動履行意愿。同時為修復親情,呵護小滿健康成長,向小滿父母發(fā)出《家庭教育指導令》《關愛未成年人提示手冊》,引導其承擔起父母的撫養(yǎng)、照顧、教育之責。
近年來,柯城法院法治副校長針對履職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離婚子女教育缺位、心理健康等問題,聯(lián)合代表委員、專家、調解員、社工等在訴訟離婚案件中開展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工作,并將觸角延伸至離婚登記過程中,發(fā)送家庭教育指導令71份、《關愛未成年人提示手冊》500余冊,提示離婚夫妻履行教養(yǎng)監(jiān)護義務,以法治力量守護孩童成長。
編輯: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