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利民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雙流區(qū)分局蛟龍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市民孫先生求助稱:警官,你能借我3萬元錢嗎?這一突如其來的請求讓民警感到十分詫異,也隨即警覺了起來。
據(jù)詢問,市民小孫此前在網(wǎng)絡App上閱讀小說時,無意間看到了一條關于“微粒貸”的貸款廣告。出于好奇,他點擊了廣告鏈接并下載了所謂的“微粒貸”App。不久后,一名自稱是“微粒貸”客服的人員與他取得了聯(lián)系,稱已為他申請了3萬元的貸款額度。然而,因操作失誤,市民小孫的銀行卡被“凍結(jié)”,需要他立即向指定賬戶匯入3萬元才能解凍,并警告他必須在半小時內(nèi)完成轉(zhuǎn)賬,否則將依據(jù)貸款合同向法院提起訴訟。
值班民警立即識破了這是一起典型的網(wǎng)絡詐騙案件,并向市民小孫詳細解釋了詐騙分子的慣用伎倆,并告訴他所謂的貸款合同其實是偽造的,上面的公章并沒有編號。為了徹底打消孫先生的疑慮,民警還讓熱心群眾通過語音電話與對方聯(lián)系,詢問其是否有正規(guī)的工商執(zhí)照。結(jié)果對方支支吾吾,無法提供任何有效證明。在民警的耐心勸說下,市民小孫終于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險些陷入詐騙分子的陷阱。
為了防止小孫再次上當受騙,民警將其帶到派出所“喚醒室”進行喚醒,指導他卸載了所謂的“微粒貸”App,并幫助他下載了“國家反詐中心”App。同時,他還對孫先生進行了法律宣講,提醒他以后遇到類似問題要及時報警求助。
警方提示:不輕信陌生鏈接和廣告信息,謹慎對待涉及金錢交易的網(wǎng)絡行為。如遇可疑情況,請立即撥打96110或110報警電話尋求幫助。
編輯:邢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