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鄭劍峰 通訊員范繼東
作為延安精神發(fā)祥地,陜西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省境內(nèi)大量革命文物舊址猶如閃亮的“紅色坐標”,在三秦大地熠熠生輝。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陜西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22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9處;可移動革命文物10.4萬件套。
這些“紅色坐標”的保護狀況如何?保護工作的痛點、難點有哪些?如何把紅色基因融入檢察血脈,體現(xiàn)在履職辦案中?陜西檢察機關給出三個關鍵詞:尋訪、保護、傳承。尋訪
經(jīng)過縝密思考、充分調(diào)研,一場旨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的“尋訪革命舊址 保護革命文物 傳承革命精神”專項活動拉開帷幕,陜西檢察機關為紅色資源保護工作按下新一輪“啟動鍵”。 “要把專項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全面加強革命文物司法保護?!标兾魇∪嗣駲z察院檢察長王旭光說。
從延安寶塔山下的革命舊址,到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的圣地照金;從渭水河畔的渭華起義紀念碑,到漢水流域鎮(zhèn)巴革命烈士陵園,每一處都留下了陜西檢察人的身影。 在尋訪活動中,陜西檢察機關積極聯(lián)合相關職能部門,對轄區(qū)內(nèi)革命文物和遺跡開展全面摸排,深入調(diào)查了解是否有遺漏、保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對發(fā)現(xiàn)的應予保護但未納入地方保護名冊的革命遺跡,及時向相關行政機關提出建議。
截至目前,陜西檢察機關已尋訪紅色舊址760處,發(fā)出訴前檢察建議和立辦案115件,實現(xiàn)了全省各地市全覆蓋。保護
陜西檢察機關在尋訪中發(fā)現(xiàn),仍有一批紅色資源面臨受損風險,有的保護措施缺失,有的正在遭到破壞…… 陜西檢察機關將破壞烈士紀念設施、妨害革命文物管理、涉革命文物訴訟案件違法審判等8個方面的違法行為和問題作為監(jiān)督重點,針對群眾舉報、尋訪發(fā)現(xiàn)的違法犯罪線索和失職瀆職行為,“四大檢察”齊發(fā)力,全體干警同參與,履行檢察職責,拭亮蒙塵的“紅色遺跡”。
西安、延安、漢中……陜西檢察機關保護紅色資源的場景頻現(xiàn)。 對革命舊址的保護,既要著眼于發(fā)揮公益訴訟職能對個案進行保護,更要推動職能部門全面排查、建章立制,形成長效保護機制。
“榆林紅色資源豐富,現(xiàn)有革命舊址369個,除了加強個案保護,我們同多個職能部門聯(lián)動,建立了長效機制?!庇芰质腥嗣駲z察院檢察長胡立平告訴記者。 “革命舊址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保護好革命文物,檢察機關使命在肩。我們要在辦案履職中全力書寫‘紅色檢魂’的行動自覺,讓這些紅色黨史‘教室’閃亮起來,成為黨員干部們重溫初心、牢記使命的瞻仰參觀‘打卡地’。”陜西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高潔說。
傳承
“開展‘尋訪革命舊址 保護革命文物 傳承革命精神’專項活動的目的和初衷,就是要用心用情解決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毖影彩腥嗣駲z察院檢察長劉惠生感受頗深。 “我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努力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真正把‘檢察為民辦實事’落實落細?!睂m椈顒娱_展后,陜西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員額檢察官韋媛媛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這些感悟和體會都印證了陜西檢察人在體悟成效中充分汲取“紅色基因”的思想自覺。 如今,無論是寶塔山下、延河之畔,還是照金村里、薛家寨上,你總能看見一抹耀眼的“檢察藍”,這是陜西檢察人在尋訪、在保護、在傳承。
“陜西檢察機關將不負人民重托、無愧歷史使命,扎實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加強對紅色資源的尋訪、保護,讓紅色基因和精神血脈代代傳承,用‘紅色檢魂’在三秦大地上書寫陜西檢察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蓖跣窆庹f。
編輯:溫遠灝
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