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找工作是每個人步入社會的必經(jīng)之路,“零門檻、高工資”,還主動拋來橄欖枝,世界上真有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嗎?
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鼓樓分局水部派出所破獲一起“招轉(zhuǎn)培”的新型詐騙案,查明涉案金額近200萬元。目前,涉案的11名犯罪嫌疑人已被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
去年10月,黃某等3人從招聘信息平臺上看到福州市某傳媒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信息:“零門檻、高收入”,無需任何學歷和經(jīng)驗。只是簡單填寫了求職意向,該公司就主動給黃某等人發(fā)來面試邀約,他們以為遇上好工作,便興沖沖地參加了面試。
面試之后,還需要試崗3天。試崗期結(jié)束,3人都得到了公司方統(tǒng)一答復——沒有達到崗位要求,想要留下,需要參加相應的付費培訓課程。
在“二咨”環(huán)節(jié),該公司工作人員運用“話術”引誘“試崗員工”報名培訓課程,黃某等3人心中雖然都有些疑慮,但在“5年就業(yè)保證”和“豐厚的薪水”誘惑下,他們漸漸卸下了心理防線。在對方的誘導下,他們通過第三方平臺,以分期還貸款的方式購買了近2萬元的課程服務。
上課后,黃某等3人發(fā)現(xiàn),培訓公司既沒有資質(zhì),老師也沒有授課資質(zhì),課程只是簡單的文檔處理等基礎課程。結(jié)業(yè)后,公司所謂的“包就業(yè)服務”,只是把公開的招聘信息發(fā)在群里,讓學員自己應聘。公司根本沒有像之前所說的“有幾萬家戰(zhàn)略合作伙伴公司可以幫他們解決就業(yè)”,更沒有項目可以做。
黃某等人這才猛然醒悟:這家公司通過招聘形式邀請他們面試,目的就是“套路”他們購買培訓課程。而半年來陷入同樣騙局的有近百人,年齡最小的才18歲。
今年3月,水部派出所接到報警后,立即向鼓樓分局匯報案件情況,分局成立專案組進行偵辦。由于此類詐騙手段在福建省屬于首例,如何取證成為該案的難點。
經(jīng)過前期摸排,辦案民警掌握了該公司的組織架構(gòu)、運營模式,初步判定該公司存在詐騙嫌疑,是以團伙形式有組織、有預謀、有計劃地實施詐騙,目標就是剛踏入社會的畢業(yè)生。
3月30日,鼓樓分局民警對該公司11名犯罪嫌疑人實施抓捕,迅速固定證據(jù),凍結(jié)犯罪嫌疑人賬戶,為報案的53名學員挽回損失上百萬元。
受騙的求職者激動地為民警送來錦旗,紛紛表示:“非常感謝福州公安,很靠譜、很給力,讓我們一下就如釋重負!”“我們都以為自己不會被騙,沒想到當局者迷,多虧警方辦案迅速!”
求職者要增強反詐意識,應聘前充分了解公司信息,切勿被虛假信息所誤導、誘惑。參加培訓前,要看培訓機構(gòu)是否具備資質(zhì)、經(jīng)營范圍是否包含培訓內(nèi)容,同時注意保留有關材料。一旦發(fā)現(xiàn)被騙,應立即報案。(梁仁昌 陳宇航 喻捷民)
編輯:張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