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柱龍
人生中要走的路很多很多,但有一條永遠不能迷失的路,那就是信念之路;有一條永遠不能停滯的路,那就是奮斗之路。
我的家鄉(xiāng)——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大源鎮(zhèn)蔣家村,位于富春江南岸,有著600多年歷史,是一個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村內(nèi)有古色古香的蔣氏宗祠,有白墻黑瓦的百年臺門,有清幽繞村的村莊古道,有規(guī)劃整齊的新農(nóng)居點……而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我家門前的路。
曾記得,夏季的傍晚,孩子們在村中大路上嬉笑打鬧,老人們散坐在大路邊上的竹椅上乘涼,暢談古今、閑話家常。常有樂在其中不愿回家的孩童,被拎著“呼嘯絲”而來的大人趕回家,一頓教訓之后,隔日依然如故,忘卻了時光。
我的母親心直口快,喜歡管閑事,人稱“阿慶嫂”。小時候,我只記得,母親是一個風風火火的人,白天忙好自家的農(nóng)活,一到晚上就跟一幫婦女,從大路這頭走到那頭,又從那頭走到這頭,一晚總要走上幾個來回,不知道忙個啥。直到我長大后,才明白母親原來是一位村婦代會干部,晚上和她的婦女姐妹們一起在大路上來回奔波,是在開展婦代會工作。只要我們小輩聚在一起,母親至今還常滿臉興奮地說起她的“豐功偉績”:“那時候,我是村婦代會‘幫幫團’帶頭人之一,晚上常常帶領一幫姐妹一起走在家門前的大路上,一邊聆聽鄉(xiāng)親們的‘家長里短’,一邊上門入戶宣傳上級政策、傾聽群眾意見、開展禁賭工作、處置家庭糾紛、化解信訪矛盾等等。我還得出一個經(jīng)驗,做農(nóng)村基層工作,萬變不離其宗,就是‘只要功夫做到位,沒有干不好的工作’。比如兩夫妻鬧矛盾,如果沒有我們的勸說化解,早就離婚了;還有親兄弟因建房有爭議,想到鎮(zhèn)上去上訪,也被我們做通工作,兩兄弟和好如初了;還有……現(xiàn)在想想,當時我們一幫婦女姐妹們在大路上跑東跑西是一件蠻有意義的事情?!?/p>
如今,我是一名區(qū)級機關的基層信訪工作者,算得上是“子承母業(yè)”。通過認真學習《信訪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深深地體會到信訪工作就像一條連心路,一頭連著黨和政府,一頭連著人民群眾。每當我在工作中為群眾排疑解難時,時常憶起家鄉(xiāng)門前的路,以及母親常常掛在嘴上的話:“只要功夫做到位,沒有干不好的工作。”
我參加工作至今,已有23個年頭了,信訪工作一直伴隨著我的成長,家鄉(xiāng)門前的路和母親的婦代會“幫幫團”也時刻鞭策著我。如今,群眾從通過“石子馬路”親自來訪,到搭乘“信息公路”,利用網(wǎng)絡、電話、信件等方式反映訴求,信訪越來越便捷。2017年杭州富春灣新城轉型升級以來,由破到立,華麗轉身,告別過去煙囪林立、污水橫流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發(fā)展光電、機電、智能專用設備三大新興主導產(chǎn)業(yè),向著“科產(chǎn)城人”高度融合示范區(qū)穩(wěn)步邁進。每月受理群眾來信來訪從平均幾件增加到約50件,有咨詢新城房產(chǎn)開發(fā)建設的,如:“我家居住地塊建筑與南側地塊的建筑間距是否滿足日照規(guī)范標準?”有咨詢新城安置房建設的,如:“我家安置房外墻為土黃色,與靈橋、建設、秦望安置房外墻顏色不統(tǒng)一,請問土黃色外墻你覺得好看嗎,符合新城身份嗎?”還有了解新城交通規(guī)劃的,如:“富春灣新城現(xiàn)在地鐵6號線南延被砍,交通不便,就算有高鐵站也無法做到隨時出行。請問該地區(qū)的交通重要規(guī)劃有哪些?”我與同事都第一時間作出回應,努力當好“解題人”,消除群眾心中疑惑。
記得剛從事信訪工作時,簡單地認為信訪工作,只是群眾遇到了難處,向政府有關部門尋求幫助,而我作為一名基層信訪工作者,只要第一時間分門別類地把信訪事項一一轉交給相關業(yè)務部門,按部就班地做好簽收、分解、承辦、答復、回訪等環(huán)節(jié),形成一個信訪事項的閉環(huán)即可。
其實不然。眨眼之間,我從一個剛接觸信訪工作的“新人”,慢慢地轉變成為一名信訪工作的“老人”。經(jīng)我手的信訪事項大多數(shù)是反映一些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小事、瑣事。然而,隨著從事信訪工作的時間越長,越來越感受到信訪工作無大小,每一件信訪事項不僅僅是群眾眼里急難愁盼的訴求,還更是牽動著群眾心中的大事。
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要從思想上政治上高度認識到位,要始終把“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和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項重要工作”放在首位。在開展信訪工作中,要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jīng)驗”,貫徹落實《條例》,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盼群眾所盼,帶著感情和責任做實做好這項“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
做好新時代信訪工作,不僅是建設一條認真傾聽群眾呼聲、高度負責態(tài)度辦理的“連心路”,也是建設一條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同心路”。在信訪工作中,要認真傾聽群眾訴求,細致梳理問題癥結所在,合力會商解決問題的方案和辦法,本著對群眾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尊重歷史、實事求是、依法依規(guī),用心用情做好辦理工作,切實維護好群眾合法權益。
時代在發(fā)展,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念,永遠不會改變。“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會以滿懷熱情投身到基層信訪工作中去,繼續(xù)譜寫無愧于時代的為人民服務事業(yè)新篇章。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富春灣新城管理委員會)
編輯: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