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良藝 通訊員 梁鵬
在蜿蜒曲折的219國道上,有一處令人心生敬畏又倍感溫暖的地方——廣西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崇左邊境管理支隊彬橋邊境派出所大青山警務室。
這里,有一群平均年齡僅28歲的青年民警,他們隨身攜帶救援包和工具箱,時刻準備著應對各種突發(fā)情況,也被稱為“背包客110”。
大青山警務室地處龍州縣邊境的大青山深處,位于國內著名邊境風景大道219國道旁,海拔約800米,周圍皆是林區(qū),常年霧氣繚繞,風光秀美,被過往游客群眾稱為“云端”警務室。
每當晨曦初露,金色的陽光灑在連綿起伏的山巒上、云霧繚繞之中,警務室仿佛置身于仙境。然而,在這絕美的風光背后,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艱辛與挑戰(zhàn)。
1月23日,正值南方小年,大青山警務室“95后”民警傅彬如往常一樣整裝待發(fā)。他的裝備并不復雜,但每一件都至關重要:救援包內裝著急救藥品、簡易醫(yī)療器具,工具箱里則備有維修工具、繩索等救援設備。正是有了這些裝備,讓他在面對緊急情況之時總能迅速反應,化險為夷。
傅彬整理好裝備,準備開展邊境巡邏。(陳威攝)
轉彎,轉彎,還是轉彎……傅彬駕駛巡邏車開始在大青山及周邊巡邏,他雖然早已習慣“山路十八彎”,但絲毫不敢有一絲松懈。
去年深秋的一個傍晚,天色漸暗,寒風凜冽。警務室接到報警,一名外地游客駕車行駛在大青山時不慎拋錨掉入側坑,手機信號微弱,只能斷斷續(xù)續(xù)地描述自己的大概位置。情況危急,傅彬立即攜帶救援裝備,迅速向事發(fā)地點進發(fā)。經過一番艱難的救援,他終于用皮卡車成功將拋錨車輛拖上道路,并安全護送游客到警務室休息。
這樣的救援任務,對于傅彬和他的同事們來說,幾乎成了家常便飯。大青山地形復雜,氣候多變,是事故頻發(fā)的“無人區(qū)”。去年以來,他們參與了10余起救援任務,幫助50余名遇險驢友脫離困境。
除了救援任務,傅彬和同事們還承擔著長達18公里邊境線的巡邏管控任務。這條邊境線地形險峻,山高林密,容易引發(fā)走私、偷渡等違法犯罪活動。為了守護邊境安全,他們日復一日地穿梭在密林山間,用雙腳丈量著每一寸土地。
傅彬和隊友在邊境重要路段巡邏。(陳威攝)
去年12月11日深夜,大青山警務室獲悉一條重要工作信息,一伙偷渡分子企圖從大青山附近偷渡出境。傅彬和同事莫璧成立即在重要路段設卡攔截,雖然發(fā)現目標車輛但車內并無其他人員。民警根據工作經驗判斷,該車可能已讓可疑人員下車離開。隨即,莫璧成立即聯系護邊員、網格員等群眾力量對附近區(qū)域進行搜索。
大青山內,灌木叢生,荊棘密布,民警、護邊員、網格員們的衣服被劃破,身上多處被劃傷,但他們毫不退縮。經過2個小時的圍堵搜索,終于在一片隱蔽的林間空地上,成功抓獲5名偷渡人員。
春節(jié)將至,219國道上即將迎來最為熱鬧的時候。旅行博主、過往旅客紛至沓來,他們被大青山的絕美風光所吸引,紛紛前來打卡留念。
傅彬和隊友一起開展夜間邊境巡邏。(陳威攝)
“越是過節(jié)越不能放松,看到群眾和游客都開開心心、平平安安,我覺得所做的工作特別有意義!”此時的“背包客110”則更加忙碌起來,他們白天要去村里走訪和邊境重要路段巡邏,每天還要開展夜間巡邏。夜巡一圈下來,至少需要花費3至4個小時,遇到特殊情況,民警們在密林山間一守就是一整個夜晚,甚至幾天幾夜。
在警務室里,有一本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出警情況,標注著每一次救援的路線和位置。這本本子,見證了“背包客110”們的辛勤付出與無私奉獻。他們用自己的雙腳,在這本本子上繪制出了一幅幅動人的畫卷。
“背包客110”的故事,在219國道上流傳著,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守護著邊境這片熱土和這里的人們。這個春節(jié),他們最大的愿望就是:群眾開心平安、邊境安全穩(wěn)定!
編輯: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