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仁文
日本學者岡田朝太郎在百年前的京師法律學堂演講中,曾深刻指出:“一國司法制度之良否,關系于實體法(刑法、民法)者半,關系于形式法(民、刑訴訟法)者亦半?!蔽覈筛母锏南闰屔蚣冶驹谡摷皩嶓w法與程序法的關系時,也一針見血地指出:“竊維法律一道,因時制宜,大致以刑法為體,以訴訟法為用。體不全,無以標立法之宗旨;用不備,無以收行法之實功?!边@些觀點穿越時空,至今仍對我們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它們不僅強調了實體法與程序法在構建國家法治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也揭示了兩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的密切關系。刑法與刑事訴訟法正是這樣一組關系,它們如同天平的兩端,既密切關聯又相互制衡,共同筑成刑事法治的基石。
追溯至世界各國法律發(fā)展的早期,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往往一體共生。例如,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與古羅馬的《十二銅表法》,均是實體法與程序法融為一體的法典。隨著社會的日益復雜和法律體系的不斷演進,刑法與刑事訴訟法逐漸從早期的合體形式中分離出來,發(fā)展成為彼此相對獨立的法律體系。1808年,法國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獨立的《刑事訴訟法》,此后,德國等歐洲國家紛紛效仿法國制定獨立的刑事訴訟法典,逐漸形成了實體法與程序法相分離的立法模式。
中國的法律演進也體現出類似的進路。從周代的《呂刑》、戰(zhàn)國的《法經》,直至《唐律》及其后封建社會的歷朝刑律,都是刑事實體法與刑事程序法合二為一。1911年1月,晚清政府制定的《大清刑事訴訟律(草案)》(該草案未及正式頒行),應是我國刑事程序法獨立成典的最早嘗試。此后,北洋政府時期的《刑事訴訟條例》以及國民黨統治時期的《刑事訴訟法》,皆采用了刑事程序法從刑事實體法中分離的立法模式。
與法律體系的變遷相對應,刑事法學科亦大致經歷了同樣的發(fā)展軌跡。1764年,貝卡里亞《論犯罪與刑罰》一書的出版,標志著近代意義上刑事法學科的誕生。但該書不僅涉及犯罪定義、刑罰適用等刑法核心議題,也涉及逮捕、審判方式等刑事訴訟關鍵內容。此后,隨著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的分立以及知識領域的不斷分化,刑法學與刑事訴訟法學分別獲得了獨立的學科地位。盡管如此,由于實體與程序在實現刑事正義中的互相依賴,也注定了研究刑法的人必須研究刑事訴訟法,同樣,研究刑事訴訟法的人也必須研究刑法。正因此,將刑法與刑事訴訟法進行融合研究在域外是一個普遍現象,許多學者既是著名的刑法學家,也是著名的刑事訴訟法學家。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法治建設和法學研究取得蓬勃發(fā)展,特別是1979年,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在法治重建中率先出臺,極大地推動了國內的刑法學和刑事訴訟法學研究。但由于種種原因,如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和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的分別組建,以及各教學科研單位分別設立刑法學教研室(研究室)和刑事訴訟法學教研室(研究室),并分別培養(yǎng)刑法學和刑事訴訟法學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導致兩個專業(yè)間的隔閡愈來愈深。盡管近年來儲槐植先生提出的“刑事一體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刑法學界與刑事訴訟法學界的溝通,也取了一些成果,但囿于我國法學教育和學科設置的傳統框架,實質性的進展不明顯。
當前,在刑法(學)與刑事訴訟法(學)的關系上,有以下兩個問題尤其值得我們重視:一是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的修訂不同步,帶來兩法間的齟齬。1979年,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本是同時頒布的,但后來刑事訴訟法分別于1996年、2012年和2018年進行過三次修正,而刑法則是在1997年進行過一次大的修訂后,又先后進行了13次修正(包括一個單行刑法和12個刑法修正案)。由于修訂頻率與修訂時間不同步(并不是說修訂頻率要絕對同步,但能同步的要盡量同步),導致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出現彼此不一致甚至互相沖突的現象。二是刑法學與刑事訴訟法學對域外理論各有青睞,帶來對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立法的不同影響。
陳妍茹博士所著《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的關系及適用研究》一書,是在刑法與刑事訴訟法交叉研究領域的又一有益嘗試,我認為該書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兼顧宏觀與微觀。作者在闡明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相互作用的基礎上,聚焦于刑事審判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定罪與量刑,研究了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在事實認定、證據運用以及法律適用等方面的交錯適用關系,并以非法持有槍支罪等為例,較為深入地討論了刑法各罪與刑事訴訟的關系。其次,區(qū)分應然與實然。作者強調了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在應然上的協同關系,也列舉了兩者在實然上出現的種種沖突和矛盾。再次,注重定性與定量。作者收集了大量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書作為研究樣本,以此為切入來探討定罪與量刑中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的關系。
當前,我國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正處在一個活性化的時代,刑法學和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也空前活躍。時代呼喚刑法與刑事訴訟法的深度融通,呼喚刑法學與刑事訴訟法學的通力合作。期待該書進一步激發(fā)學界對這一問題的思考,為更好地實現刑事正義這一崇高志業(yè)不斷添磚加瓦。
編輯: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