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萃報》記者 彭飛
阿爾山在哪里?中國地圖形似雄雞,阿爾山所在的中蒙邊境線,恰好位于雄雞“脖后頸”位置。
阿爾山的邊境線有多長?98公里——占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4200多公里邊境線的不到四十分之一。
但就是在這條不到百公里的北國邊境線上,涌現(xiàn)出諸多黨政軍警民各族兒女舍家為國、齊心合力、穩(wěn)邊固防的感人故事。
一支筆
1378—1381,是阿爾山邊境線的一段界標區(qū)間,也是護邊員王玉發(fā)日常巡防的折返線。
王玉發(fā)的家,距離最近的邊境線只有幾公里。46歲那年,王玉發(fā)換下林業(yè)工裝,開啟了牧民生活,從那時起,他就成了義務巡邊的信息員。幾年前,阿爾山市成立了群防群治組織“雪城義警”,王玉發(fā)成為其中一名護邊員。
每次出門前,除了鋼鉗、望遠鏡、毛巾,他還會隨身攜帶一樣東西——毛筆。
邊境氣候多變,風吹雨淋,界碑上的字很容易褪色。每經(jīng)過一座界碑,王玉發(fā)都會看一看,界碑上的字是不是淡了。如果淡了,就用毛巾擦一擦,再用毛筆蘸著紅油漆,涂一涂、描一描。走遠后,看著齊肩高的界碑上字體又清晰了、鮮紅了,王玉發(fā)特別有成就感。
王玉發(fā)說,護邊工作,夏天并不比冬天輕松?!傲咴路莶赊Р说娜硕?,怕人有意無意越過鐵絲網(wǎng),所以要提前做好預防,靠近了要及早勸離,一刻也不能松懈。到了冬天,路雖然不好走,但會留下腳印?!?/p>
2016年1月,冰雪覆地,一早出門巡邊的王玉發(fā),忽然在雪地上發(fā)現(xiàn)兩行腳印,憑借多年的經(jīng)驗,他立即撥打了派出所民警的電話,自己則慢慢順著腳印向前追蹤。經(jīng)過王玉發(fā)的指引,屬地民警成功將兩名涉邊違法嫌疑人抓獲。
21年來,王玉發(fā)對自己看護的這段25.928公里長的邊境線,每一處都熟稔于心。每天策馬驅馳,跑幾圈、轉一轉,看到?jīng)]有異常,他心里才覺得踏實。
在阿爾山市98公里邊境線上,像王玉發(fā)這樣,與戍邊民警一起,參與到守邊護邊工作的護邊員有160多名。邊境線上,每一方地、每一條河、每一塊界牌,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王玉發(fā)今年已經(jīng)67歲,記者問他準備什么時候“退休”。他頓了一會兒說道:“我會一直走下去,直到走不動為止?!?/p>
一首詩
“邊關風雪冷,北疆信仰紅。青春勇?lián)?,國門筑忠誠。”
這首詠懷詩的作者趙洪波,是阿爾山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一名普通民警,也是一名寫作愛好者。
2013年,阿爾山公路口岸開放,趙洪波被調(diào)了進來,擔負起口岸出入境邊防檢查、限定區(qū)域管理、打擊跨境違法犯罪等專業(yè)工作。
有一年冬天,雪厚路滑,一輛蒙古國國籍的出境車,在過關時側翻,車上乘坐的4人面臨危險。正在執(zhí)勤的趙洪波,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將4人成功救出。事后,邊檢站收到4人送來的錦旗——“嚴謹高效為企業(yè),服務細致暖人心”,記錄下中蒙睦鄰友好的情誼。
趙洪波家在烏蘭浩特市,距離工作的口岸300多公里,單程開車要3個多小時。每月回家一兩次,與家人聚少離多,是他過去10多年的常態(tài)。
趙洪波充分利用自己的法律專業(yè)所長,主動帶領身邊人學習各項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持續(xù)開展民族團結宣講活動上百次。國門下、課堂上、社區(qū)里,到處都有他宣講的身影。趙洪波因此獲得2017年“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九屆民族團結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當記者問起趙洪波對十年如一日的繁復工作是否感到疲憊時,他回復了一段曾在筆記本里寫過的話:“林深不知處,山河知道我。崗亭、國門、界碑,這些沒有生命的物體,見證著移民管理警察對祖國無限的忠誠;站崗、巡邏、執(zhí)勤,這些看似枯燥單調(diào)的工作,讓移民管理警察的人生價值得以升華。”
一棵樹
三角山哨所,在距離阿爾山國門不遠處的一座山上。來到這里的每一位新兵,都是聽著“相思樹”的故事成長起來的。這個真實故事,后來還被改編成電影《守望相思樹》。
1984年,三角山哨所老班長李相恩,帶領戰(zhàn)士在邊境巡邏時,忽遇山洪。為了搶救戰(zhàn)友,老班長自己被卷入洪流。去世時,李相恩與妻子郭鳳榮剛結婚3年多。日夜思念丈夫的郭鳳榮,第二年來到哨所旁,種下一棵樟子松,寄托對丈夫的哀思。2010年,郭鳳榮去世前,特意囑托兒子,將骨灰撒入哈拉哈河,日夜陪著丈夫……
“相思樹”的故事,感染著三角山哨所一代又一代的守邊戰(zhàn)士。后來,三角山邊防連也有了很多傳統(tǒng):連隊戰(zhàn)士結婚,要給相思樹獻上哈達;《哨所的相思樹》歌曲,官兵們?nèi)巳硕紩?/p>
三角山哨所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山頂。極目遠眺,是蒼翠蔥蘢的草原和連綿不絕的山脈,蜿蜒曲折的哈拉哈河如玉帶般穿越其間。
哨所旁的那棵樟子松,依舊蒼翠挺拔。年輕的戰(zhàn)士,面容剛毅,眼神堅定。他們24小時駐守邊關,維護邊境線的安寧。他們把黃金般的青春時光奉獻給了哨所,用筆挺的身姿筑起永不褪色的“界碑”。
“邊防固、邊疆穩(wěn)、邊境安”,是他們共同的心愿。無言的“相思樹”,成了他們?yōu)榇瞬恍概Φ挠篮憔駝恿Α?/p>
編輯: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