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一線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侯建斌
□見習記者 劉欣
2008年奧運會志愿者讓世界印象深刻,如今,身著藍色制服的志愿者身影依舊是“雙奧”之城的“最美名片”。
“從2008年到2022年,十幾年間志愿精神不斷深入人心,志愿服務也融入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奧運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城市的標志性建筑和區(qū)域更好的發(fā)展,還有這些潤物細無聲的志愿風尚和社會文明。”2月17日,北京冬奧組委新聞發(fā)言人嚴家蓉在主媒體中心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這些都是冬奧會留給我們的很珍貴的無形遺產,它孕育著奧林匹克的希望和未來。
設立“志愿者之家”
北京冬奧組委志愿者部部長滕盛萍介紹,志愿者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重要服務保障力量。按照“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北京冬奧會共錄用賽會志愿者18000多人,其中北京賽區(qū)占比為63%、延慶賽區(qū)占比為12%、張家口賽區(qū)占比為25%,35歲以下青年占比為94%,成為志愿服務的主力軍。
據悉,賽會志愿者服務涵蓋體育競賽、場館管理、語言服務、新聞運行等41個業(yè)務領域。所有賽會志愿者在正式上崗服務前均接受了系統培訓,包括通用培訓、場館培訓和崗位培訓,專業(yè)志愿者還接受了專業(yè)培訓。
滕盛萍介紹,北京冬奧會首創(chuàng)“志愿者之家”。在每個有志愿者提供服務的競賽和非競賽場館,都設立了“志愿者之家”,這是奧運會歷史上第一次為志愿者設立專屬場所。
志愿者們獨具匠心,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智慧才華,采用書法、繪畫、綠植、剪紙、春聯、燈籠等元素,對“志愿者之家”進行設計布置,使“志愿者之家”具備了休息、學習、交流和團隊建設的功能,為志愿者營造了溫馨舒適環(huán)境。
同時,北京冬奧組委各相關業(yè)務領域為賽會志愿者提供了充足的保障,涉及證件、制服、裝備、餐飲、住宿、交通、醫(yī)療、保險、物資、空間等各方面,保證志愿者沒有“后顧之憂”、安心服務。
熱情洋溢的“雪花”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致謝志愿者:“我們要特別感謝全體志愿者。從我們抵達的第一刻起,你們就給了我們賓至如歸的感受。你們眼中的微笑溫暖著我們的心?!?/p>
志愿者身上可能沒有太多驚心動魄的故事,但是他們一直在用微笑傳遞善意、用專業(yè)體現擔當。
美國運動員泰莎·莫德和“粉衣小哥”、清華大學學生孫澤宇之間的互動故事,被網民廣泛點贊,網絡也成為彼此祝福、鼓勵和友誼的橋梁。莫德在中國的最后一天,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和志愿者的照片并配文稱“會非常想念他們”。
張家口賽區(qū)國家越野滑雪中心交通業(yè)務領域志愿者劉瑤在寒風中努力工作的場景,被美聯社記者亞歷桑德拉·塔倫蒂諾用鏡頭記錄下來。大雪過后,日本運動員吉田知那感慨北京美麗的雪景,并用中文致謝冬奧志愿者,感謝他們在寒冷的清晨鏟雪除冰。
還有各個競賽場館的EVS(賽事服務)志愿者揮舞著印有“冰墩墩”的小旗帶著觀眾跳起“熱身操”,也有志愿者與“冰墩墩”斗舞,帶動觀眾熱身,營造熱烈的觀賽氛圍。
元宵節(jié),延慶冬奧村的志愿者精心準備了剪紙、捏彩泥、猜燈謎等活動,還為運動員表演了舞龍舞獅,讓他們感受家的溫暖。北京冬奧村的美國運動員在社交平臺分享了和志愿者一起進行元宵節(jié)民俗體驗的視頻。
滕盛萍認為:“我們的18000多名志愿者就像一朵朵熱情洋溢的‘小雪花’,在各自的崗位上展現著開放、陽光、向上的青春風采?!?/p>
因愛而來傳遞溫暖
服務于主媒體中心的魏伊寧,作為志愿者代表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故事。魏伊寧說:“在主媒體中心工作的這一個月,被問最多的問題就是為什么來冬奧會當志愿者。我是因愛而來,我父親是體育迷,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時我還在電視前看比賽,現在我?guī)е覀兊膼蹃淼奖本┒瑠W會?!?/p>
雖然春節(jié)不能跟家人團聚,但服務北京冬奧會讓魏伊寧收獲了太多,對她來說這將是一個永生難忘的新年。魏伊寧回憶道,她印象最深的場景是2月4日開幕式那天,她和同伴負責在“鳥巢”外引導媒體人員,深夜里大家有時互相揮手致意,有時互道晚安、送上祝福,溫暖了整個冬夜。
滕盛萍表示:“北京冬奧會即將閉幕,我們將迎來冬殘奧會開幕,志愿者們會繼續(xù)作為文化、友誼、團結的使者,服務好各國來賓,并在冬殘奧會上成為最溫暖的光和‘一起向未來’的重要力量。”
“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結束后,我們將對志愿服務工作進行及時總結轉化,對相應內容進行推廣。同時,我們也注重轉化賽會志愿者工作當中的相關政策、項目和機制,強化人文、知識遺產的積累和沉淀,努力在奧林匹克運動中形成一些獨特的貢獻。”滕盛萍還介紹,本次冬奧會志愿者服務在賽會結束后將留下豐碩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