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通訊員 吳元斌
矛盾糾紛化解是基層治理中的難點、痛點。今年以來,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公安局堅持“融”警務工作導向,通過“網格警務”主動融入“全科網格”,形成了從“網格員的率先排查處理”到“村干部、網格輔警的協(xié)助解決”再到“多部門的合力化解”的基層矛盾糾紛化解“三道屏障”,使矛盾糾紛止于事前、化解于事中、固本于事后,真正實現了“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
源頭排查一律“一事一檔”
“把群眾工作做進家里,把百姓的事看在眼里,把想表達的說到心里,那他們心頭的氣基本就消了,麻煩也就沒有了?!闭f到調解工作時,大峃派出所副所長潘松業(yè)體會頗深。
如何與群眾建立互信互助的良好關系,大峃派出所采用“1+3+2”工作體系,將日常發(fā)現、群眾報警、網格上報、部門移交等風險類矛盾糾紛同步推給社區(qū)民警、“基層治理四平臺”、縣局專班,實現風險線上線下“雙閉環(huán)”管控。同時嚴格落實“每日登記、當日推送、次日移交、三日走訪、半年跟蹤”的工作方針,確保矛盾糾紛排查不遺漏,部門聯(lián)動快跟進,網格管理更扎實,隱患消除更徹底,社會效果更良好。
一般糾紛一律“對外流轉”
近日,大峃鎮(zhèn)珊門村調解點調解員手機接到平臺信息指令:珊門村某餐館發(fā)生糾紛,請?zhí)幹?。接到指令后,工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經了解是一起經濟糾紛。
在專職調解員多次上門調解后,雙方終于達成和解協(xié)議并當場簽訂調解協(xié)議書,握手言和。這是文成縣公安局針對非公安口矛盾糾紛及時跟進的一個縮影。
據統(tǒng)計,全縣每月警情中,大約有六成類似鄰里、土地、山林、房屋以及家庭糾紛等矛盾,針對這樣的情況,文成縣公安局借助數字化改革東風,打通110指揮平臺與城市運行中心、鄉(xiāng)鎮(zhèn)四個平臺的縱向數據鏈,針對非公安口矛盾糾紛,由公安機關現場固定證據后,24小時內通過基層治理“四平臺”和民轉刑“人暖人和”系統(tǒng)流轉屬地黨委政府,實行“公安吹哨、部門聯(lián)動”,確保矛盾糾紛“一站受理、即時分流、聯(lián)合調處”,將公安的法治優(yōu)勢、部門的聯(lián)合力量與民間聲望有機結合,提高化解成功率。目前在基層黨委政府統(tǒng)籌下協(xié)同處置矛盾糾紛247 件,化解率 97.1%,風險穩(wěn)控率 100%;日常排查錄入矛盾糾紛 37件,接收處置平臺報送的“警務類事件”信息27條,處置辦結率100%,矛盾糾紛警情同比下降21.5%。
復雜糾紛一律聯(lián)動化解
“隨著文成縣大開發(fā)和重點項目工程的不斷推進,土地流轉、征用加速,圍繞土地發(fā)生的鄰里矛盾糾紛日益增多?!蔽某煽h公安局基層基礎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以來,文成縣公安局在建立大聯(lián)調中心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復雜矛盾糾紛雙色分層聯(lián)動調解機制,即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根據性質和類別進行風險評估,按照復雜程度標記為黃色和紅色,黃色指受理的傷害類案件及相對復雜的矛盾糾紛,24小時內報相關警種,依托“警種聯(lián)動”“警調銜接”和“四個平臺”,聯(lián)動屬地政府和相關責任部門綜合化解;紅色即歷史淵源已久,容易激化引發(fā)非訪鬧訪的矛盾糾紛,3日內提請縣委政法委牽頭建立跨層級、跨部門、跨區(qū)域的臨時專班,聯(lián)動處置。
雙色分層聯(lián)調機制運行以來,當場調解矛盾糾紛338起,處置傷害類案件6起,2019年遺留的傷害類案件全部化解,處置化解多年矛盾糾紛積案15起,轄區(qū)矛盾糾紛調解率同比上升24.6%。
處置結果一律跟進回訪
9月27日,文成縣公安局大峃派出所社區(qū)民警撥通鄭某的電話,對其子死亡賠償矛盾化解工作進行回訪。剛講明來意,鄭某就說出一長串感謝的話:“賠償款已經全部到位了,感謝為我們老百姓做主?!敝v到情深之處,鄭某不禁哽咽起來。今年5月,鄭某的兒子在縣城某水泥店搬運水泥時突然暈倒導致死亡,家屬與水泥店因賠償問題發(fā)生糾紛。大峃派出所立即協(xié)同屬地鄉(xiāng)鎮(zhèn)相關部門協(xié)調處置,經過連續(xù)1個多月的調解工作,雙方最終達成賠償協(xié)議。
今年初,文成縣公安局緊緊圍繞矛盾糾紛化解“時、度、效”,探索建立“一事一訪、季度盤點、年度清倉”回訪制度,制作回訪清單,明確糾紛化解30日內回訪,對每起已調解過特別是婚姻家庭、鄰里關系、土地糾紛、債務糾紛等警情,由專班人員進行回訪,掌握糾紛調處結果落實情況,跟蹤了解當事人心理、家庭、社會表現等狀況。今年成功化解的1200余例矛盾糾紛無一例出現反復,做到了定分止爭、案結事了。